新春晒“年味”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曾海发布于:2019-02-03 11:13:4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每逢春节,中国人都要上演一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短期迁徙。春节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多姿,且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让我们在民俗文化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点赞 (11)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郑丽慧发布于:2019-02-03 23:52:38
社火,是陕西人过年时最热闹的活动。在渼陂湖水系生态文化区萯阳湖景区,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鄠邑鼓舞演出了最传统、“最中国”的社火。游客在沿路围拢,孩童们追着高跷表演者嬉笑而行,浩荡的社火队伍锣鼓震天,散发出浓郁的喜庆气氛。除了多地各具特色的社火和庙会,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隋唐天坛在初一这天,以盛大的古装祭祀仪式的方式“重见天日”。活动现场,通过演绎迎驾、静鞭、行礼,鸣钟、列阵、行进,初献、亚献、终献等环节,再现了唐代春节天坛祈福大礼的全过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林丽敏发布于:2019-02-04 13:09:35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压岁钱的寓意为压祟、避邪,祝愿孩子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林佳颖发布于:2019-02-04 15:54:01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陈丽珍发布于:2019-02-05 07:58:46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 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 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 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 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傅柳诗发布于:2019-02-05 12:29:48
春联,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黄昌福发布于:2019-02-05 15:10:36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董海梅发布于:2019-02-05 15:14:49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会有一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一说。所以,对联一般在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贴。同时也有一种说法,春联是在大年三十早上贴的,春联上面的内容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有的地方在贴完春联之后还要放炮,这么做的寓意是为了赶走年兽,同时带来新的一年的好运。而现如今大多数人对于贴对联的时间不是很讲究,贴对联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随意了,事实上不管什么时候贴春联都是可以的,只要寓意吉祥就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张源雄发布于:2019-02-05 15:42:06

客家人过年有很多礼节

大年三十团圆饭上绝对少不了的是“葱粿”,因为葱在客家话里与“福”谐音,而且馅料佐以虾子,寓意多子多福;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我们还有着”拜正月“的习俗,大家在这个时候拜门神 拜灶神(客家话称司命公),点一小串的鞭炮辞旧迎新;

初一到元宵,我们各村就错开日子相继迎神,不过有趣的是大家信奉的神明不太相同,在这呢分别有:观音菩萨,五显大帝,关公,最有趣的还得数我们村的靖天大帝,传说是关羽的哥哥刘备,每年来我们村拜拜的人特别多,毕竟心诚则灵嘛;

直到正月十五之前,家家户户都会亮着两到三个的灯,灯火通明,与路边的红灯笼和彩旗相得益彰,这个习俗也挺有年味儿;

也欢迎大家来漳州诏安  感受一下客家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陈宝金发布于:2019-02-05 22:34:39

大概就是一家人吃吃单子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江佳宁发布于:2019-02-06 13:14:21

大年初一,家家张灯结彩,红红火火过大年,我们这里有个习俗,就是每年农历初一都要祭拜,这天空湛蓝,我和父母行车准备前往,坐车向外观望,街上灯笼高挂,彩灯遍布,路上行人沸沸扬扬,似乎都要早些去祭拜,我看到有人穿绸缎坐在轿子里,当然是为了祭祀才举行这样的仪式,我和父母顺着走廊走去,在走廊里,摆放有人们用各种树叶,树枝,鲜花摆成吉祥的图样,走廊一边,更是摆放着许许多多的鲜花,往里面走去,一些人正在雕像旁的柱子边,观望上面写的几副对联,再往里走,是雕像,雕像像前,摆放着许许多多祭品,我和父母在香炉前一起燃了香,祭拜之后,然后和父母在里面停留了一会,很快,已是中午,我和父母从密集的人流挤出来,行车回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陈玉婷发布于:2019-02-07 09:20:13
大年初一的早上,福清这边的人早上要煮长寿面吃,并且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陈玉婷发布于:2019-02-07 09:26:50
大年初一的早上,福清人总是煮长寿面来吃,并且要吃一颗鸭蛋,蛋要剥得光滑最好不要有破损,象征着吉利,一年顺顺利利。例外吃完面后,我们总是要留底不吃完,听大人们说,这样就是意味着,来年也有吃。总之一切的习俗象征着祝福和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苏淑婷发布于:2019-02-07 10:10:13

欢声辞旧岁,笑语迎新年,新的一年里我们播种希望,新的历程承载新的梦想,又是一年的春节,和往常一样大年三十的早上跟弟弟承包了家里的春联。大年三十晚上自然是要吃团年饭的,5点半准时开餐,一年不见的大圆桌又和我见面了,一道道美味的香气早已萦绕在我们的身边了。其乐融融,笑语不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林莹发布于:2019-02-07 18:29:44

“福” 指“福气”、“福运”幸福。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今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倒贴即“福到了”。“倒”与“到”同音,谐意到来的意思。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充分地体现人们对幸福向往和祝愿。
春节,在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汉族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了。据《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吴文颖发布于:2019-02-07 19:50:23
倒贴福字在我们这里也有“福到了”的美好寓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也包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的祝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能够万事胜意,心想事成,祝大家新年快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曾宝萍发布于:2019-02-07 22:40:51

春联展示了中华民族书法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春联,是书法精神与传统中国文化凝聚的表现,当我们家门口贴上春联时,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在这新春之际,贴上春联更是为了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起来,让传统文化流光溢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张艾玛发布于:2019-02-07 22:47:10

中国吃往往成为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之一,一家人围坐饭桌旁,伴着热热闹闹的氛围一家人坐着说些相互祝福的话,这可以算是中国民间过年的最大特点之一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似乎在春节这个传统佳节更加显得入情入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唐美慧发布于:2019-02-08 11:12:42

福州人家的习俗,过年是要吃年糕的,象征甜甜美美,高高兴兴。记得儿时的童谚云:“过年要蒸糕,蒸糕眯眯笑。假如勿蒸糕,那里有年到”。祭灶一过,家家忙着蒸年糕。那时常常是几十户人家共用一个石磨。这家磨完了轮到那家,大石磨日夜不停,比人还忙。这家糕香,那家糕甜,年味就更丰富了。糕有几种,一种是用糯米粉加上红糖或白糖做的糖粿,面上嵌些枣子,色泽漂亮。为送礼佳品。一种是用宁德的槟榔竽擦成丝兑红薯粉,再加猪板油和红糖做成的肉丸,是福州的特色。还有一种是用萝卜丝兑米浆,再加入虾米、紫菜、香菇、五花肉等蒸成的菜头粿,最是咸香可口。这三样几乎是家家过年必备的食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谢雅萍发布于:2019-02-08 12:22:16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刘敏敏发布于:2019-02-08 12:28:12
过年最喜欢的是元宵节吧 最热闹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林晓婷发布于:2019-02-08 12:33:14
中国剪纸又叫剪花、剪画,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贴在窗户上的叫“窗花”,贴在门楣上的叫“门贴”,春节的时候贴在门窗对联横批下叫“挂钱”或“挂帘”,还有鞋花、枕花、伞花以及贴在梳妆镜上的“喜花”。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题材多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民间故事、戏剧脸谱、历史人物、花草鸟兽以及吉祥图案等等,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贴几张大红福字、喜字或生肖剪纸,增添了欢庆祥和的气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谢雅萍发布于:2019-02-08 12:39:21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郭莉莉发布于:2019-02-08 13:15:21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杨燕燕发布于:2019-02-08 13:40:49

     

      在这大年三十除夕之夜 许多人陆陆续续地放起了鞭炮,鞭炮声此起彼伏,不断地在我耳边回荡。“冲天炮”在眨眼间飞快地蹿上了天,在空中“爆炸”了;摔炮摔下去时,就像一个个小灯泡一闪而过;“飞伞”被“抛”到了半空中,再像降落伞一样慢慢地飘下来;“雪花”喷上去的时候,就像一片片雪花飘哇,飘哇,在空中飞来飞去……真是千姿百态。
  我觉得今晚的烟火都很美。我想:它们不光是用自己的美丽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还仿佛在祝福人们——猪年大吉、新春快乐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黄梦莹发布于:2019-02-08 13:44:00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人们欢庆节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看主要内容有:祭祖、敬天祭神、亲人团聚、吃年夜饭、娱乐祝福等等。而我的家庭,除了有以上方式外,在大年初一,阖家吃一碗“寿长”的面,寓意福寿绵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吴淑云发布于:2019-02-08 13:58:57

年夜饭吃火锅。火锅也是红遍大江南北的一道菜,年夜饭的饭桌上也吃一道常见的身影,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王姝妍发布于:2019-02-08 14:00:44

      压岁钱,春节习俗之一,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包含着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8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郭惠琼发布于:2019-02-08 14:05:18

过年了,放烟花是每个人都会做的是。小孩放眼花为的是追快乐;情侣放烟花为的是浪漫;老人放烟花为的是和谐,每个人都融入在一场快乐的烟花雨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9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涂若琳发布于:2019-02-08 17:59:50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0F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黄婷婷发布于:2019-02-08 20:13:31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古代的汉族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