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基础上,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加快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加强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提出30余项具体任务。
J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减少煤的使用量或使用无污染的新能源代替之,以减少对生态文明的破坏、保护生态文明。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初步考虑,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4个方面,15个关注方向,36个指标。一是生态经济方面,主要分产业结构、主要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与资源节约等3个关注方向,设置15项指标,总权数为30%。二是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分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绿化和环境基础设施等5个关注方向,设置10项指标,总权数为30%。三是生态文化方面,主要分环保知识普及、生态文明认知程度、生态素质提高、生态创建活动等4个关注方向,设置6项指标,总权数为20%。四是生态制度方面,主要分投入保障、科学执政、信息公开等3个关注方向,设置5项指标,总权数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