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工业化角度看,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除东部部分省市基本完成工业化外,中部、西部等省区工业化的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 但也应当看到,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创新挑战和技术瓶颈依然存在,离依靠“技术红利”创造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还有较远的距离。
5三是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的统计公报显示,这一比例攀升至48.2%,这是非常好的经济结构优化迹象。在支撑我国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内需结构中投资占比相对较高,但2010年消费率和投资率达到各占50%之后,消费率出现较快增长趋势,在经济结构中占比再次超过投资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逐步得到体现。
二是中国整体的资产负债表仍然健康,我们可在不对经济健康造成较大损失和对经济增长速度造成较大不利冲击的条件下处理地方政府债务,单一制的政体,使得我们也有此能力;三是中国可供选择的去杠杆空间仍然很大,包括政府资产的转卖、债转股,长、短期债务重组转换,拉长负债久期,降低期限错配风险等。以上使得地方政府债务总体可控,其实也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方案。
6由于地理条件、发展基础、历史文化等因素,我国区域经济结构中,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结构亦在逐步得到优化,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发展红利”。但同时应看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较为落后,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这些因素在制约着中国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
7四是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但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一届政府将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当头炮”,目的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取消和下放了共7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涉及到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等一系列具体举措。2014年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第六个挑战是金融问题。量宽、价高是金融的主要问题。量宽是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但利率很高,这是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这一问题经常发生并且长期持续,导致我国金融结构中存在种种障碍。理论上说,这一现象阻碍了货币向信用的转移,货币向信用转移过程中,每转移一步就加一下价,最后到实体经济手中便贵了。
8这些举措既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之一。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当前地方一些职能部门过度干预企业经营管理,吃拿卡要、“红顶中介”、寻租腐败等现象依然存在,建立法治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挑战之一。
我觉得,未来全球经济将要再平衡,中国也要在这种大格局下做一些再平衡的调整,一方面要从对外需的过度依赖转向内需方面的发展,必须在结构方面做重大调整。制造业要去产能,而且这种去产能是带有结构性的,必须要做一个有力度的调整。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大体上要六到七年,可能延续到2015年。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要转向内需,就要有自身经济增长的动力,所以我们觉得,未来推进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改革主要在两个领域展开,一是对目前国有垄断比较强、管制比较严的领域进行实质性的放松,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重大改革,这是必须推进的做法。
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迎接一个新的产业结构。2020年之后,中国经济的增长点肯定不会是在制造业,制造业的就业比例要下降,占GDP比重也将下降。所以我们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准备,比如一定要推进户籍改革、城市化进程。没有户籍改革,相当于国内消费减少一大块,城市化也将会是空谈。户籍改革需要有切实的政策,而且必须是一刀切,没有一个城市会愿意做试点,比如先把郑州开放了,所有人都跑郑州,它怎么吃得消?
另一方面,推动服务业,要降低管制门槛。我们现在好多行业的门槛还是太高了,比如咨询、财会、律师、金融服务等。其实在服务领域,特别是高端服务领域,我们对外资比对内资更开放。不管是对内资还是外资,我们都应该有更大的放开。
如果这些改革切实做到位了,服务业再往前推进一步是有可能的,这样我们经济转型才能顺利完成。而如果我们在服务业方面不能有一些大的举措的话,有可能8%的经济增速都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