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文明的本质属性是“环境…人…社会”和谐三者共存;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是
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健康的动态平衡,生产力的原则,全面繁荣
和发展的原则。生态文明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世纪新的全释,是以
系统的理论、整体的方法,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导向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不断丰富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外延。党的十八大报告创新性地提
出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国家发展战略,并对新时期、新的发展机
遇和挑战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具体部署给予更为细致、详尽的规划与要求,对于“十
二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和建设“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实现意义非凡。
在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生态文明
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涵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等基本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求人们被动地顺从生态环境,而是要自觉、自主地保护生态环境。与
此相对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博弈论
所谓短板,就是说必须看到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存在不少的历史欠账。正因为存在这块明显的短板,所以人民群众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我们一定要从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来看待补齐生态环境质量短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所以,这些都是我国应该发展生态文明的原因。
《实施方案》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紧紧围绕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目标和2040年建成全球城市的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指导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拓展。
以提高居民环境改善感受度、切实保护居民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城乡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使上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宜人,率先走出一条超大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