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组关于第一组话题的讨论及看法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相冰发布于:2017-03-23 18:11:11
生态文明建设自21世纪以来,国家和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可以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公民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请第八组小组成员踊跃回答!
点赞 (1) 回复
6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35:03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在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因为
生存环境极其险恶,人类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存活下来,物质生产、生活主要依赖简
单的釆摘、捕鱼和打猎等活动,历经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冶炼术的出现使人
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历经一万年左右。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世纪
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向现代化迈进的历程,历经三百多年。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
是人,客体是客观世界,主要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自身的反省,如物质文明与精
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层次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空间上分,文明具有
多样性,如亚洲文明与玛雅文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晨发布于:2017-03-23 18:35:2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同时,我国的资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关,许多资源分布在人口稀疏、环境恶劣且难以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而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却较为稀缺,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3-23 18:35:30

倘若青山不在、绿水不存,即便坐拥金山银山又有什么意义?人民群众又何谈幸福感、获得感?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了要靠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更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和前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35:32

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生态环境,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反过来影响
着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经历着“和谐一失衡一
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与生态环境很容易
“和谐共存”,但这种和谐更多地表现为人对生态环境的敬畏和服从,人相对处于被动地
位。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与生态环境在总体上保持和谐共存的同时,也出现了阶段性、
区域性的不和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人类幵始尝试在利用生态环境的同时改造
生态环境,然而这种改造具有着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破坏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心悦发布于:2017-03-23 18:35:41
第一组回复:大家讨论的很全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姚雨吉发布于:2017-03-23 18:35:50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36:21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因此,人类改造生态环境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一阶段,“人
类是万事万物的主宰”等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对生态环境的征服和统治就不可避免地变成了对生态环境的掠夺和破坏,尤其是对资源、能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最终造成资源、能源的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円益恶化。资源、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污染等灾难接踵而至,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在人类与生态
环境关系持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年,联合国发布《人类环境宣言》;上世纪年代,《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条约的相继问世,标志着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迅速成为一种全球共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36:5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薪新的阶段,是工业文明之后的遵循人类和
生态环境和谐共存这一客观规律,以和谐共存、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原
则的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晨发布于:2017-03-23 18:36:54
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37:37

态文明的发展过程,无疑是对于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扬弃和
反思,资源、能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所能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只有从追求物
质财富的单一逻辑中挣脱出来,追求更为富足的精神财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
可能使人类文明形态不断的迈步向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38:00

生态文明包括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在内,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级阶段的表现
形式。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态,
是特别强调协调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关系的文明形态。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人类所创
造的物质文明,将致力于消除人类活动对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关系所构成的威胁,逐步
形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模式;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人类所创造的精神
文明,更提倡尊重生态环境、充分认识生态环境规律,转移人类对物质财富的过分强调与
关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人类所创造的政治文明,尊重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多元化,注
重平衡各种经济、社会、政治关系,避免由于资源、能源分配不平等、权力的滥用等因素
所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总而言之,生态文明是对现有各种文明形态的扬弃,它将指
引人类彻底走出工业文明的物质主义阴霾,避免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两败
俱伤的悲剧发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39:2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
生态环境的益恶化所作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特别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战略,并对其作出了更为具体的部
署,进一步体现出了党和政府对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
诸多阶段性问题的准确认识、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人类经
济、社会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如果生态环境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等经济、社会发展
要素,物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失去依托和基础,进而其它各种文明形态都会受到威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悦发布于:2017-03-23 18:39:38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道重要的“必答题”,而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附加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39:49

党的十八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战略的特别强调和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使得生
态文明理论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入到了一个更关键的历史
时期。因此,笔者认为,梳理清楚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特征,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
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晨发布于:2017-03-23 18:39:56
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40:12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不同学者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对其认识也各有不同,但是,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和谐统一,是以人与生态环境、人
与人和谐共存、良性互动、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道德伦理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他们认
为生态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不同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一
种更先进的文明形式。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
并列的文明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强调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文明形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40:49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态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
消费、生态环境、生态技术和生态系统和生态资源、能源等七个基本要素。这七个基本元
素是生态文明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晨发布于:2017-03-23 18:41:01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能够保证人类有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能够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际和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41:34

生态文明是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逻辑的重大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遵循生态文化持
续繁荣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核心价值。世界观方面,需要超越传统的单一思维建立
一个全面的系统文化理论体系;伦理价值方面,需要超越“人类是万事万物的主宰”的价
值逻辑,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平衡;发展观方面,需要超越简单的追求物质财富
的增长这一狭溢的发展观重建一个强调又好又快、全面持续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41:55

生态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产物,是人类深刻反思传统的
生产方式的结果。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的价值逻辑向追求经济、社会
和生态环境效益并重的价值逻辑转变,以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为价值逻辑,促进生
产力的不断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扬弃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为主要特征的传
统发展模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42:15

生态消费是以维护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互动平衡为基本前提,在满
足人类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一种理性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需要依赖
公众教育来积极倡导一种普适的、理性的、适度的消费理念,进而转变全社会的消费行为,
引导公众从浪费型消费模式转向适度型消费模式,从生态环境破坏型消费模式转向生态环
境友好型消费模式,从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的消费模式转向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破坏生
态环境的消费模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42:34

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危害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的生
产、生活环境持续恶化,那么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就难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
践目标和内在要求就是要处理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尽可能地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
境所构成的威胁,有效控制各种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
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42:56

失去资源、能源的支持,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社会发展就会失去前提和保障。生态
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节约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积极开发可再
生新能源,保障资源、能源的可持续供给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晨发布于:2017-03-23 18:42:58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晨发布于:2017-03-23 18:43:59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玥发布于:2017-03-23 18:44:02
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玥发布于:2017-03-23 18:44:26
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44:32

生态学理论认为,人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生态环境也是主体;经济、社会发展
过程中,有价值的不仅是人,生态环境也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不仅人依靠生态环境,
所有的生命都依赖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尊重其他生命和生态环境,人与其他生物和环境
应该而且能够和睦相处。无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还是我国的传统“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亦或可持续的现代西方发展理论,都强调生态文明,这种和谐不是人一味顺
从的生态环境,也不是生态环境无条件臣服于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生态文明的“以
人为本”的理念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玥发布于:2017-03-23 18:44:41
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思懿发布于:2017-03-23 18:44:50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生存和发展为前提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类和生态环境是
客观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不仅存在支配与被支配、征服与被
征服的关系,而且还包含着相互依存的、和谐的、平衡的互动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
与人,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追求代内公平,而且要追求代际之
间的公平,我们必须强调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强调可持
续发展。反思人类文明发展史,虽然整体上人类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人类文明的发
展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如果生态环境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等发展要素,物
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失去前提和保障,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威胁。因此,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