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佛山大学-叶明宪发布于:2024-10-07 10:56:01
《圆圈正义》10.7,67-75。罗翔老师先用他的“小米”阐述了动物对自由的渴望,动物都如此,更何况人,表明了他心中对法律的期望——捍卫自由与权利。就像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 , 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 而后续两章围绕“何谓榜样”以及“下跪”这两个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了榜样的真正内涵以及法律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社会问题。 “何谓榜样”中,罗翔老师从多个角度对榜样进行了剖析。榜样并非遥不可及的存在,它具有可复制性。罗翔老师提到,我们常常将榜样视为天才或奇迹,认为自己无法企及。然而,真正的榜样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效仿的。比如,在学术领域,许多优秀的学者并非一开始就拥有卓越的天赋,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逐渐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励着后来的学子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同时,榜样由“木”组成也是会腐朽的。那些曾经被视为榜样的人,如果仅仅依赖过去的荣誉,而不继续保持进步和对道德的坚守,很可能会失去榜样的光环。例如,一些体育明星在取得优异成绩后,因陷入吸毒、*等不良行为而声名狼藉,从榜样沦为负面典型。这提醒我们,榜样应该是一种持续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一时的荣誉。 更重要的是,罗翔老师强调真正的榜样是我们内心的道德良知,而不是外在的限制条件。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道德抉择,而内心的良知会指引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在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问题时,虽然社会上存在一些负面事件导致部分人产生犹豫,但那些听从内心良知呼唤,勇敢地伸出援手的人,就是在践行道德良知,他们就是身边的榜样。(当然也要记得保存好证据,不让做好事寒心,)这种榜样的力量不在于其外在的成就或地位,而在于其对道德的坚守和对他人的关爱。 我们不能盲目崇拜那些表面光鲜的人物,而要从他们身上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中。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培养和坚守自己的道德良知,成为自己和他人的榜样。 “下跪”则通过一个令人揪心的故事,揭示了法律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不公平以及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境。罗翔老师讲述了自己遇到一位下跪求助的老人的经历,老人的儿子因无端被抓,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手指受伤且精神崩溃。令人叹息!跨世纪前后的大学生,还是在北京,不说是前途无量,也可以说是大有可为,却因为法律执行者的因素毁了自己的大好人生,这个案例反映出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有时会因为一些执行者或其他因素而偏离公平正义的轨道。执法人员可能会因个人偏见或错误判断而对嫌疑人进行不公正对待的情况。就像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某些执法人员仅仅因为嫌疑人的外貌、衣着或社会地位等因素,就对其产生先入为主的看法,从而在执法过程中采取不恰当的措施。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法律的公信力。 此外,社会上还存在着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和不公平对待——无非是话语权问题。老人的下跪不仅仅是为了儿子的遭遇寻求帮助,更反映出弱势群体在面对强大的法律和社会制度时的无助和无奈,这更是他们的失声!隐入尘烟的话语难被听清,他们可能因为缺乏资源、知识或社会关系,无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司空见惯的是,一些农民工在遭遇工资拖欠问题时,由于不了解法律程序和自身权利,往往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只能默默承受损失。有的时候还落得个“恶意讨薪”的名头。怎能不让人寒心?怎能不让人悲愤!?法律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但在实践中,我们仍需不断努力去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法律能够真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同时也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社会更加公平、和谐。 综上,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励我们追求道德的完善,而法律的公平正义则是保障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关键。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积极关注法律的实施和完善,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当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时,我们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愈发靠近那个完美的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