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的比较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发布于:2018-04-09 18:02:55
常慧麟 1793242 金泽伦 1793234 陈澍 1793241 朱俊韬 1793333 乐易迪 1793133 张明皓 1793138 谢源媛 1793201 刘珈盈 1793207 王煜婷 1793116 杨蕙源 1793103 何灵佳 1793124 刘钰姗 1691106 小组长:朱俊韬 1793333
点赞 (0) 回复
6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煜婷发布于:2018-04-09 18:59:04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归功于政府与人民把握住了机会,一举更改了社会背景。而中国则在皇帝的摇摆不定,贵族为保留自身权益的背景下进行着改革,无法一锤定音。这一份拖拉是维新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后的现代化进程又因急功近利,错失多次机会,如三年经济危机,文化大革命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珈盈发布于:2018-04-09 19:03:33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在19世纪中期,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珈盈发布于:2018-04-09 19:05:37

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而中国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形势。在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满族贵族,对外向外国侵略势力投降妥协,勾结起来共同绞杀中国人民革命。对内则向汉族地主实行让步,依靠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军阀官僚镇压农民起义,办理国防外交,使清朝封建政权暂时得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虽然有洋务派、顽固派以及帝党、后党之争,但总的说来守旧势力还很强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珈盈发布于:2018-04-09 19:10:10

事实上,洋务派也确实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在外交思想和实践上,主动迈出了近代化的步伐。在发展军事国防上成就斐然,北洋水师为例,其规模和实力便在日本之上。

但是洋务派毕竟是失败了。我认为原因在于洋务派的这种图变自强的举措。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钰姗发布于:2018-04-09 19:11:32
中国的洋务运动,主要的倡导者是一些上层的开明地主阶级和一些有志之士以及一些巡抚和总督。所谓洋务运动,其实就是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的精英分子发动的一场民族自强自救运动。主要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洋务运动既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也是一场由上层阶级发起的爱国图存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其主要的领导人是一些开明之士和中下层武士以及新兴的资产阶级,确定了天皇统治制度,建立起了明治政府。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但是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阶级的阶级优越性明显超越了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珈盈发布于:2018-04-09 19:14:40

由于中国洋务派的士大夫们,认为不可能还有比中国传统文明更高级的文明形态,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对待西方文化时必然是消极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钰姗发布于:2018-04-09 19:44:16
①日本的社会背景:(1)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钰姗发布于:2018-04-09 19:44:48
中国的社会背景:(1)封建危机严重(2)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19:49:09
觉得,许多人觉得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是一样的。其实不然,日本和中国不同。 日本和中世纪西方差不多,几乎是真正的封建制国家,将军,大名,诸侯割据一方,天皇有名无实。 中国不叫封建制度,应该叫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国家,自我改造的能力是很弱的,阻力是很大的。 另外,明治维新,王政复古,德川幕府被迫交出大权,天皇掌权。说白了,明治维新,天皇是要别人的命。 中国是中央集权,搞西化,搞改革,是要革掉自己的权力,革掉自己的命,当然难上加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钰姗发布于:2018-04-09 19:49:38
客观原因,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起点低,中国封建势力大,中国人大多数对洋务知之甚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19:50:41
其实洋务运动最大的败笔,在于实行官办和官督商办,而明治维新很快就开始学习英国,开始发展民间商业了,所以前者虽然投入巨大,绝始终没有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什么结构性的触动,而后者很快就形成了一个资本主义社会。 这里面的差别有多大,其实稍微想象一下就明白了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其实日本从幕府时代起,民间商人承包政府事务就是惯例了,连货币发行都是承包制的,没有商人连基本的政府职能都无法发挥。所以日本幕府时期的政府其实效率相当高,控制力极其强大(从一点可见,德川时期每一个日本人形成的档案是同时期每一个中国人的二十多倍),但德川直到灭亡,官僚的规模一直不大(相比于它的工作量)。 而中国虽然有商办传统,比如盐业,但政府依然是主角,没有让商业机构广泛涉入政府运转的传统(从人力资源而言,两个政体也不是一个水平的,中国科举制度生产出的预备官员是在任官员的十几倍,相比而言,日本虽然有浪人,但没多到这个程度)。所以要实行改革,只能叠房架屋的增加政府机构,那效率低是无可避免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19:59:12
清政府和德川幕府都是旧势力,你让日本维新派在德川幕府搞变法,充其量也就是洋务运动的水平,德川幕府也搞过洋务,幕府军队是受法国军事训练的。这些就是幕府能接受的极限了,政改就是要他命了。要他命那不就是革命吗。所以日本爆发了内战。而清国没有爆发日本倒幕战争那样的内战,中国的维新派没有军事胜利,没有枪杆子,何谈建立新秩序?想体验一下日本的倒幕战争可以玩玩《全面战争:幕府将军2-武家之殇》,中国的维新派缺少这场战争,缺少流血,所以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变法不是请客吃饭,中国的维新派妄想和平演变清政府是注定要失败的。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20:04:08
最能说明两国同时变法维新不同成果的就是清廷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中国除败退出朝鲜,被割去台湾、澎湖列岛之外,损失远不止赔偿2亿两白银。据日方有关资料,日本所得赔款及掠夺财物总计约合库平银3.6亿两,折合5.1亿日元,等于当时清廷两年半的财政总收入,更相当于当时日本全国岁入的6.4倍(另一说法是3.8倍)!日本由此尝足了战争的甜头,从此走上军国主义侵略扩张之路。因收获来自中国的这笔巨额财富,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得以迅猛扩张,为其在上世纪30年代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伏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20:05:36
明治政府的岩仓使团: 主要成员: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口尚方 维新三杰中的两人,第一任内阁首相,如果再加上西乡,这就是日本的最高层了,说是日本的命脉所在也不为过。 岩仓使团于1871年12月23日从横滨启航,总共访问了欧美12个国家,历时l年零10个月。 大家知道明治政府是什么时候统一日本的吗?1869年箱根之战才结束。也就是说建立新政府一年多后,日本大员就悉数外出,只留下西乡隆盛看家。 咱们看教科书可能只是一笔带过,但仔细想想,你能想象那种魄力吗?就好比新中国建立第二年,大团结上的五个人就出去了四个,还在国外待了快两年。毛主席到苏联去了两个月就顶天了,这是要冒极高的风险的,我觉得除了日本,没有第二个国家敢这么豁出命去搞改革。 当然,我都说了有风险,事实上也确实出事了,这种不要命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南战争的爆发。(使节团不是自己回去的,是被硬拉回去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20:06:06
皇权 日本明治维新的实质是重新确立了皇权的唯一性,也就是完成了中央集权,而任何一个新兴政权的特点都是新政策能够更为方便的推行。 而中央集权的任务中国早在秦朝就已经完成,皇权在几千年的历程中基本稳定没有太大变化,进行新政变革的内生动力较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20:06:55
外部环境 日本的弹丸之地在被西方进入的时候基本被忽略了,因为日本本地没有太多资源值得掠夺,而中国不同广袤的资源与巨大的市场都成为西方垂涎的目标,受到外力的影响较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20:07:35
变革思路 明治维新的逻辑在于日本看见了自身的弱点,并且帮助明治天皇获得皇权的中坚力量皆为年轻有志青年,也就是非既得利益者,内在动力和外部学习机会十足。 洋务运动的更多的是政府官员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而发起的革新运动。中央集权已经不能成为变革的动力,因为政治集团中的既得利益者势力大的超乎想象。 清政府不愿动筋骨而只学皮毛,日本则是内外皆新。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20:08:05
失败的定论 洋务运动就结果而言其实不算失败,至少在中国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尽管很弱。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明治维新最后能够成功与《马关条约》清廷的3亿两白银的赔款不无关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20:08:36
文化思路的差异 日本长期处于学习者的姿态是全国不会有引进西方思想就会让日本不能成为日本的担忧。学习先进的一方对于日本而言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清廷在近一百年的区域稳定体制中一直被周遭国家尊为上国,最后的结果就是会出现学习西方会让中国不再成为中国的担忧,说白了就是老大做的时间长了自尊心在作怪,拉不下身段去学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此一思想的表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20:09:08
金融体制的失败 中国虽然在*、钱庄等上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家,但到清朝的时候这些都成为了老黄历,所有的钱庄都是依附政权而获得收益的机构,欠缺了金融发展革新的动力,造成了经济体制中金融活力的缺失,没有为洋务运动注入金融活力,并且金融权力长时间旁落至西方银行手中。 日本更早的在金融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本也因为*的通货膨胀近乎崩溃却借着2亿银元的赔款而打破了这一局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20:09:38
个人的一点思考,思考历史是要在历史中找寻借鉴的经验,背后的事件发展脉络永远是一脉相承的,无论社会如何进步这些都是不变的,因为书写历史的永远是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蕙源发布于:2018-04-09 20:10:23
个人的一点思考,思考历史是要在历史中找寻借鉴的经验,背后的事件发展脉络永远是一脉相承的,无论社会如何进步这些都是不变的,因为书写历史的永远是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