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的比较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发布于:2018-04-09 18:02:55
常慧麟 1793242 金泽伦 1793234 陈澍 1793241 朱俊韬 1793333 乐易迪 1793133 张明皓 1793138 谢源媛 1793201 刘珈盈 1793207 王煜婷 1793116 杨蕙源 1793103 何灵佳 1793124 刘钰姗 1691106 小组长:朱俊韬 1793333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明皓发布于:2018-04-09 18:07:32

经济上:

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即形成了支撑统一国家的经济基础;在统一的国内市场推动下,日本先是经过战争,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了统一的国家(绝对主义),其后由在国内统一市场的要求下,进行了政体改革,形成了近代国家。而中国此时仍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如梁启超所言,十八省如十八国,

文化上:

中国的文化是非什么不可型,而日本则是什么可以型。表现在实际中,中国儒学是官学,叶大根深,对外来文化不能对等接受;而日本虽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但对荷兰学为代表的西学并不排斥,并能以同等态度对待。在1860s,西学在日本的根基要远比中国更深厚。

而中国的科举制,将学习文化变成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动,学为优为仕,而日本的教育,有一种为了提高常识而努力的态度。在两国同时开始变革之时,人均识字率上,日本要远远高于中国。

政体

清政府形式上是统一的封建国家,既是统一国家,容易与西方的统一国家混淆概念。近代的统一国家,要求掌权政府能够有效掌握、运用国力,即真正掌握税收、人力等资源;而清政府虽然是统一的国家,但并不能真正掌握税收,清政府从地主阶级、官僚阶级中获得税收,同时对地主阶级、官僚阶级给予一定的自由征税权力,使得国家的财力不能有效为中央政府运用。

同时,清政府采取科举制选拔地主、官僚中的精英进入政府,与其一起管理国家,因此地主、官僚对清政府并无过多不满;而日本实行世袭制,下级武士、乡士等阶层对政体非常不满。

土地革命

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作为社会生产主要部门的社会。封建社会的本质可以简化为:领主——地主——农民(中国为典型),地主——农民。封建社会向近代化转变。首先要进行土地革命。中国的土地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才彻底完成。但同样,明治维新也并没有彻底完成。

近代产业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开始,但是洋务运动一直以官办为主。明知维新一开始也是官营、官民合办,但在发现不成功后,立即将产业或送或象征收费交给了私人,并成功扶植其民族商业。

外部环境

中国受到较大的外部压力,当时英法等国的压力主要由中国承受。日本受到的压力较小。

战争

太平天国将清政府的赋税重地江南打了个稀巴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澍发布于:2018-04-09 18:10:04

我认为这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 2018-04-09 18:35:01

你说的更有道理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乐易迪发布于:2018-04-09 18:12:02
中国的反清近代化之路很大程度借鉴了日本的倒幕运动。可与日本幕府「落后的世袭、门阀制对下层武士所引起强烈的不满」不同,中华优秀的科举制却将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地主和土地权力、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三位一体的代表人物(也包括被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才)吸收到中央政府中来,加强了专制统治,统治者利用这一制度成功的钳制住了读书人的思想。该学的该做的我们都做了,可为什么这条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甚至在革命成功后走向倒退走向腐败?我认为这些所谓利于集权并不断改良的封建专制传统文化,和几千年不断追寻集权的造反与反造反者的专制系统漏洞升级(如唐、宋、明朝)才是其根源。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王煜婷 2018-04-09 18:53:05

没有错,中国当时的封建思想限制了学者外出学习知识,把西方人认为是蛮夷的思想使中国高层认为西方的文化是没有用的却是不需要借鉴学习的。由此中方的现代化进程越发缓慢,无限接近于停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澍发布于:2018-04-09 18:12:58

两者均发生在 18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中叶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谢源媛 2018-04-09 18:39:13

巧了 我也提到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源媛发布于:2018-04-09 18:13:20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 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金泽伦发布于:2018-04-09 18:13:23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 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其次,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 2018-04-09 18:35:36

同学的发言让我耳目一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煜婷发布于:2018-04-09 18:15:46
明治维新是一场由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方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谢源媛 2018-04-09 18:38:39

总结得好到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源媛发布于:2018-04-09 18:15:51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其中一个典例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刘珈盈 2018-04-09 20:07:00

嗯嗯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常慧麟发布于:2018-04-09 18:16:25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其次,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 2018-04-09 21:58:59

回复的很有深度见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乐易迪发布于:2018-04-09 18:16:51
经济上的近代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地和资本上。从土地上来看,日本进行地租 改正,“反对高额地价的斗争”具有反封建斗争的性质。企业上来说,日本有 意识发展民营企业,资本活动自由,把外国船舶公司排挤出沿海防线。中国当 时却没有这样的觉悟,而是与外国公司妥协。与日本的差距显著拉开。从日本 的发展来看,中国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打开产品外销的大门。面向国际市场 的中国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不断完善, 不断创新打出自己的个性, 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中国虽然有开展洋务运动, 只是当时国内统一市场未形成, 具有更多半殖民地性质,和日本的差异拉开。日本的“殖产兴业”表示资本主 义企业的建立。日本从 19世纪初开始,随着海防问题的出现,逐渐意识到需 要制造西式武器以及作为其基础的西式炼铁。特别是由于*战争的影响。与 此同时,幕府与各藩出现了武器制造、造船、纺织等一系列使用西式机械的产 业,其中大多数在明治维新后作为官营企业继承了下来。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王煜婷 2018-04-09 18:44:46

很好的解释了日本在改革方面与中国政府的不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发布于:2018-04-09 18:16:53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发布于:2018-04-09 18:18:21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发布于:2018-04-09 18:18:51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其次,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发布于:2018-04-09 18:22:08
因为中国的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且清朝没有一只强大的海军部队。唯一的北洋舰队也在威海卫战役时被日本消灭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煜婷发布于:2018-04-09 18:22:10
明治维新是一场以社会、文化方面为基础的改革。随着留洋知识分子吸收并引介西方文化与典章制度进入日本,以及众多现代化事物的引进,逐渐在日本社会中形成了文明开化的风潮。不仅物质需求与生活习惯出现西式的转变,在教育系统与社会组织的广泛推行下,思想与观念上也逐渐有了现代化的倾向。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谢源媛 2018-04-09 18:52:27

非常赞同这位同学的观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发布于:2018-04-09 18:23:10
经济上的近代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地和资本上。从土地上来看,日本进行地租 改正,“反对高额地价的斗争”具有反封建斗争的性质。企业上来说,日本有 意识发展民营企业,资本活动自由,把外国船舶公司排挤出沿海防线。中国当 时却没有这样的觉悟,而是与外国公司妥协。与日本的差距显著拉开。从日本 的发展来看,中国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打开产品外销的大门。面向国际市场 的中国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不断完善, 不断创新打出自己的个性, 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中国虽然有开展洋务运动, 只是当时国内统一市场未形成, 具有更多半殖民地性质,和日本的差异拉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乐易迪发布于:2018-04-09 18:23:27
文化上清代中国极其蔑视西方的一切,在洋务运动之前中国一直实行“闭关锁国”,对于西方文化更是完全不认同,即使是洋务派也仍然认为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 ,因而向西方学习也就只能局限于先进的军事技术方面。日本则有向世界借用先进东西的悠久传统,江户时代的日本虽然也处于锁国的状态之下,对于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先进文化的学习却始终没有止步,逐渐形成以研究和摄取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问——兰学。到明治维新之前,西学一在日本成为了一股无法压抑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思潮,同时,西学的穿日,使日本封建阵营形成了一个相当数量的新知识分子集团,一个倾向资产阶级改革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谢源媛 2018-04-09 18:53:11

举的例子很容易让我们理解 很贴切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发布于:2018-04-09 18:23:43
明治维新是一场以社会、文化方面为基础的改革。随着留洋知识分子吸收并引介西方文化与典章制度进入日本,以及众多现代化事物的引进,逐渐在日本社会中形成了文明开化的风潮。不仅物质需求与生活习惯出现西式的转变,在教育系统与社会组织的广泛推行下,思想与观念上也逐渐有了现代化的倾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钰姗发布于:2018-04-09 18:23:44
两国改革措施的比较 1、政治领域:在日本1868年4月公布了《政体书》确定了立宪君主制的政体。此后又通过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进行了军事改革和警察治安制度的改革。通过“奉还版籍”和“废藩设县”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完成了建立现代资产阶级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任务。同时明治政府通过颁布“征兵令”和实行“秩禄处分”等措施把旧有的剥削者转变成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式地主。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1889年日本颁布*,1890年日本开设国会,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的国家制度,完成了政治领域的改革。中国在政治上则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尤为重要的是政府的腐败日趋严重。 2、经济领域:明治政府首先改革了土地制度,1870年明治政府提出了田租改革方案,解除了幕府规定的土地永世不得买卖的禁令,实行了新的有利于明治政府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货币地租制度。在工商业方面,明治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直接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成立了国家银行,创办了国营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使日本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中国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办了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清政府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无从发展。 3、科学教育领域:明治政府派出1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考察团,历时两年认真考察了欧美各国,从而确定了教育兴国的方针,把教育改革做为各项改革的一个根本环节。为提高国民知识水准,培养科技指导人才,迅速掌握欧美先进科学技术,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日本先后实行了三年、四年、六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同时以科学技术与实业相结合为总目标,大力兴办中等和高等综合技术教育,培养了大批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而在中国,洋务派虽然也很重视教育改革,设立了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学堂等30多所学校,但是始终没有统一的学制来对教育进行管理,没有触及封建专制及其相关联的封建教育制度,改革流于形式,新式学堂没有得到发展。 4、军事领域: 明治政府成立之后,在军制上作了重大调整。军政制度方面,将海域划分为若干海军区,并颁布条例规定了镇守府指责,完善了海军组织体制;舰队编制方面根据作战能力和任务来划分,以最大限度发挥海军作战能力。中国洋务运动中虽然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力量,但力量过于分散,各省督抚的抗命使海军衙门形同虚设。[姚锦祥:《十九世纪中晚期中日两国近代海军军制之比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1] 武器装备上,在训练中制定了《军人敕谕》,规定了必须遵守“忠节”、“礼仪”、“勇武”、“信义”和“质朴”五德,要求士兵一切行动唯天皇是从。并且,日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兵役制度,相对来说,清政府海军装备在实力上很强,但只知装配不知活用,再加上恤奉制度不完善,训练上军纪废弛,导致舰队实力上的下降。 两国海军建设内容大致相同,但成效迥异,日本建立海军完全是为了求强,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扩张;洋务派形式海军的建立则是为了维护旧式政权的统治,因此在更新完善上不能同日本相比。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谢源媛 2018-04-09 18:54:19

赞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钰姗发布于:2018-04-09 18:24:20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改变日本原有社会的要求,一切都是为了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则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原有的他们认为“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的封建社会制度,维护和延续满清王朝的统治。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为了改变日本的落后状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明治政府采取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吸收方式,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推行了西方的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与此相比,中国则是伴随着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片面、孤立地吸收,在不同时期所吸收的西方文化是割裂的,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加上受到当时种种政治力量的牵制和阻碍,致使中国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政治体制和落后状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发布于:2018-04-09 18:24:45
特别是由于*战争的影响。与 此同时,幕府与各藩出现了武器制造、造船、纺织等一系列使用西式机械的产 业,其中大多数在明治维新后作为官营企业继承了下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钰姗发布于:2018-04-09 18:24:58
明治维新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的;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始终缺乏有力的规划和领导。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地实现了领导核心的转换,将政治权力集中于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具有改革开放的下级武士的手中。[高旺:《晚清宪政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政治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分析》,求索,2001.5]他们相信即使现代化以为着丧失他们的特权也是值得向往的。因此,国家政权掌握在下层武士手中,对改革是相当有利的。明治维新是一种国家的行为,自始至终贯穿着国家政权的权威。[何明良:《浅论中国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差异性》,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2] 洋务运动时期虽然名义上有清政府的各项政令及总理衙门的管理,但实际上只是李鸿章等人在地方上的各自为政,兴办“洋务”,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力量分散,难以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威胁。改革中,政治领导集团并没有彻底现代化的决心和勇气,在改革上就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在内忧外患必须改革,另一方面又必须巩固原有的体制,以至于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乐易迪发布于:2018-04-09 18:25:40
政治上明治维新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的;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始终缺乏有力的规划和领导。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地实现了领导核心的转换,将政治权力集中于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具有改革开放的下级武士的手中。 他们相信即使现代化以为着丧失他们的特权也是值得向往的。因此,国家政权掌握在下层武士手中,对改革是相当有利的。明治维新是一种国家的行为,自始至终贯穿着国家政权的权威。洋务运动时期虽然名义上有清政府的各项政令及总理衙门的管理,但实际上只是李鸿章等人在地方上的各自为政,兴办“洋务” ,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力量分散,难以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威胁。改革中,政治领导集团并没有彻底现代化的决心和勇气,在改革上就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在内忧外患必须改革,另一方面又必须巩固原有的体制,以至于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发布于:2018-04-09 18:25:41
与此相比,中国则是伴随着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片面、孤立地吸收,在不同时期所吸收的西方文化是割裂的,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加上受到当时种种政治力量的牵制和阻碍,致使中国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政治体制和落后状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何灵佳发布于:2018-04-09 18:26:23
清代中国极其蔑视西方的一切,在洋务运动之前中国一直实行“闭关锁国”,对于西方文化更是完全不认同,即使是洋务派也仍然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而向西方学习也就只能局限于先进的军事技术方面。日本则有向世界借用先进东西的悠久传统,江户时代的日本虽然也处于锁国的状态之下,对于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先进文化的学习却始终没有止步,逐渐形成以研究和摄取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问——兰学。到明治维新之前,西学一在日本成为了一股无法压抑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思潮,同时,西学的穿日,使日本封建阵营形成了一个相当数量的新知识分子集团,一个倾向资产阶级改革的革新势力逐渐形成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 2018-04-09 18:48:11

同学讨论的很棒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何灵佳发布于:2018-04-09 18:27:25
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会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 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全国手工工场已发展至420个。而且,西南诸藩进行藩政改革中,已经创办起一些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开了近代化之端。资本主义因素在封建经济解体的裂土上迅速增长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不仅成了反对幕府活动的支柱,而且在倒幕胜利后成为日本近代化的核心力量。可是,洋务运动前夕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大炮轰开其大门之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虽然开始了逐步分解的过程,但资本主义因素,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几乎是等于零。这样,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既没有一个新兴的反封建的坚强的支柱,也没有一个可以恃为近代化的核心力量,更没有一点可以依凭的物质基础。 日本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次为背景商业资本也获得长足发展,并为求得利润的扩大而重视海外贸易,到了幕府末年出现了贸易振兴论和商品立国论等思想。随着传统的经济观逐步崩溃,中国的传统经济观在经历了林则徐、魏源等人之后也有所动摇,但是始终不能像日本那样彻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封建的自然经济观仍然占统治地位。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刘钰姗 2018-04-09 19:45:40

它们表现在:(一)、变法所处的历史条件相似。两国社会性质相同,同是封建专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都先后面临沦为西方列强半殖民地的危机;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本国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两国的反帝反封斗争均不断高涨。(二)、两国改革的宗旨、路线相同。两国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西方为榜样,以自上而下的改革为手段,企图在保存封建特权的前提下,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维新派在改革中依靠的都是无实权的傀儡──中国为光绪帝和日本为天皇。(三)、两国维新领导人物大都出身封建家庭,都属于正在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西方文明的影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发布于:2018-04-09 18:27:50
政治上明治维新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的;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始终缺乏有力的规划和领导。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地实现了领导核心的转换,将政治权力集中于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具有改革开放的下级武士的手中。 他们相信即使现代化以为着丧失他们的特权也是值得向往的。因此,国家政权掌握在下层武士手中,对改革是相当有利的。明治维新是一种国家的行为,自始至终贯穿着国家政权的权威。洋务运动时期虽然名义上有清政府的各项政令及总理衙门的管理,但实际上只是李鸿章等人在地方上的各自为政,兴办“洋务” ,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力量分散,难以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威胁。导致中国近代化改变的脚步跟不上日本明治维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俊韬发布于:2018-04-09 18:28:22
军事领域: 明治政府成立之后,在军制上作了重大调整。军政制度方面,将海域划分为若干海军区,并颁布条例规定了镇守府指责,完善了海军组织体制;舰队编制方面根据作战能力和任务来划分,以最大限度发挥海军作战能力。中国洋务运动中虽然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力量,但力量过于分散,各省督抚的抗命使海军衙门形同虚设。[姚锦祥:《十九世纪中晚期中日两国近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源媛发布于:2018-04-09 18:28:34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有三个不同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源媛发布于:2018-04-09 18:29:28
第一,具体措施不同。首先是政治方面:中国近代化的洋务运动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并颁布*,建立新的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其次是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并且对一些私厂进行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日本的殖产兴业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再次是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并未进行改革。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刘钰姗 2018-04-09 19:12:16

赞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