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比较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益发布于:2018-04-09 17:57:06

董昭晨1793442 叶俊杰 1793342 冯世烜 1793147 郭白1793223 王莉莉1793224 许严内1793227 丁佳依1793221 吕逸松 1793343 吕雅琳1793222 董镓慧1793210 张瑾宣1793225  小组长:陈益 1793347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瑾宣发布于:2018-04-09 19:38:44

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态度是一种选择和选择,而日本人则把整个包——硬件和软件,当他们模仿(或现代化)使用西方作为一个模型。日本人采取了套餐晚餐的方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董昭晨发布于:2018-04-09 21:50:21

一是在生产力发展方面,即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在生产方式方面,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在政治方面,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近代化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度的变化。近代化的核心、本质是资本主义化。所以,近代化可以叫做资本主义近代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董昭晨发布于:2018-04-09 21:51:38

西方文化对日本和中国文化的“置换”效率和结果都是不同的……曾担任过美国驻日大使的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史学家赖肖尔在《近代日本新观》一书中指出:“世界文明的发展是由十分之一的独特性和十分之九的移植组成的。实际上,说它是百分之一的独创性和百分之九十九的移植组成的也许更为明确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董昭晨发布于:2018-04-09 21:56:18

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私塾和书院,这些学校都是大士准备科举的场所,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近代新式学校出现。旧的学堂不能适应洋务事业的需要。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路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西艺”为主。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30余所,他们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的,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这些学堂无论在培养目标,教师配备,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与封建教育体制有了本质的不同。很多学校都安排实践性课程,有的还建立了实习制度。在教学组织上,洋务学堂制定有分年课程计划,确立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突破了传统的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形式。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他们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若干窗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