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2102彭奕芳:日本明治维新受到的外界干扰因素较少,幕府体制专制色彩相对于清朝来说较轻,中国的近代化既受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阻扰,又被西方列强所欺压,改革发展道路艰难。
1762102彭奕芳: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近代化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改革,而中国的近代化是地主阶级改革,两者性质不同,追求的道路与结果也势必不同。
1762105 魏金瑶 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会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
1762106郑思玟: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是封建社会形态,天皇是无权的精神领袖,幕府将军领导各藩大名组成幕府封建政治体系,有点像春秋霸政的封建体系。明治维新渊源于倒幕运动向天皇奉还大政,然后通过维新,效法德国建立起了绝对主义王权的二元君主制近代国家。而中国早在秦朝,就建立起了权力集中和权威远甚于二元君主制的中央集权帝国体制。实行近代二元君主宪政改革,是要君主放弃部分权利,接受议会的部分制约,这种放权是难易自发形成的。
1762105 魏金瑶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改变日本原有社会的要求,一切都是为了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则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原有的他们认为“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的封建社会制度,维护和延续满清王朝的统治。
1762106郑思玟:中日两国都是“后发型”现代化,但日本“后发”的同时又是“外生”的,有学者认为日本实现较彻底改革的关键是立志推进现代化的领导人掌握了国家实际的政治权力,能将传统政治领导转化为具有现代化倾向的政治领导,并维持领导集团内部的高度团结。
1762105 魏金瑶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为了改变日本的落后状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明治政府采取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吸收方式,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推行了西方的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与此相比,中国则是伴随着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片面、孤立地吸收,在不同时期所吸收的西方文化是割裂的,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加上受到当时种种政治力量的牵制和阻碍,致使中国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政治体制和落后状态。
1762105 魏金瑶 1890年日本开设国会,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的国家制度,完成了政治领域的改革。中国在政治上则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尤为重要的是政府的腐败日趋严重。
1762102彭奕芳:在实施条件上,日本当时的生产关系已经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存在。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力量薄弱且缺乏经验。
1762106郑思玟:日本在幕府时代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并无实权,幕府末期,掌握实权的幕府统治者又不得人心,在对内对外的政策上引起了国内人民的不满,出现了统治危机。这使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得以发动并成功。无实权的天皇和下层资产阶级可以联合以夺取实权,下层的资产者可以利用天皇的名义去反对幕府统治者,这些条件在中国是没有的。
1762106郑思玟: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在自己社会纵向发展的过程中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上有一定势力而政治上无权的资产阶级和已经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已作为德川幕府的反对势力而在日本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而当时的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跋涉中,弱小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封建主义的种种压制之下还无法迅速成长起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