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发展国际人权法的主动权。人权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维护人权也是国际法的重要基础和价值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平衡、包容、共享,这赋予人权理论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崭新时代特征,为人权及其法治保障注入了新动力。中国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掌握发展国际人权法的主动权,以更好维护本国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中国现在就是一面旗帜。”老挝人革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老挝国会主席巴妮认为,如果每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致力于解决各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世界就将变得更加和谐。
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建设实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观和正确义利观的集中体现。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要抓手,以人类共同命运为根本依归,中国为改善全球治理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主张,正改变长期以来充斥着强权与意识形态色彩的国际格局。
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正日益体现出其复杂性。中国领导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厘清支流看主流,纵观历史看长远,提出了人类社会归根结底是个共同体,各国人民应当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判断和主张。
构建人类共同体具有很丰富的内涵,现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普遍,人类不同组成部分的相互依存更加紧密。习*总书记纵观世界风云,顺应时代潮流。
面对人类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层出不穷的挑战、日益增多的风险,习*主席坚定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
从共同利益观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把各国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在世界任何一点发动网络攻击,看似无声无息,但给对象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却有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因此,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别人活得好。既然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也就同时服务了自身利益。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共同利益方面的理解。
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政治文明中汲取养分和精华的。从古代先哲孔子的“天下大同”,到宋代文豪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表现了对共同体的深刻理解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直接联系在一起,明确宣布中国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弱国无外交,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他所提出并阐明的新发展观、新安全观、新合作观紧密相联,构成了完整的外交政策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植根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继承了古丝路精神,其初衷和最高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现在社会的文化都互相融合,中西方各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礼记》中的“天下大同”思想是中华文明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集中体现,“弥赛亚”则集中展示了基督教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清真言”是伊斯兰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郑重宣告,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由内而外,从中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而能够感到骄傲的地方!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5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反映出我党认识和处理国际事务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优良品格。特别是报告中关于新型国际关系基本内涵的论述,精辟地概括和揭示了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对于国与国关系发展趋向的崭新诉求,可以说令国际社会耳目一新。
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及世界历史思想,结合当代世界实际情况,习*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在国家间关系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双赢、多赢、共赢,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强权政治、以大压小、以富欺贫,不搞单边主义,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自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寻求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将国家的繁荣与人类的共同福祉联系在一起,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展现了中国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为国际社会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开辟了新前景。习*指出:“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强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致力于平等相待,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
我们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的新认识新思考,同时也向全世界昭示了我们党关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基本意愿与核心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