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陈晓洁小组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晓洁发布于:2018-04-26 17:50:58

一、小组成员

组长:陈晓洁

组员:赵勤 许玉婷 李雅洁 范露露 侯烨婷 黄诗琪 杨芳

二、内容与主题

讨论主题:你认为新时代应该如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你身边的创新型建设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内容: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提到创新,为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吹响了强劲的号角,所以为加快创新型建设,根据你的理解来谈一谈你认为应该做的事;当今生活中已经出现了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 、共享单车),这都是创新建设的体现,可以根据这里进行探讨!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晓洁发布于:2018-04-26 18:18:47

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创新主导的发展过程,企业发展将由重点提高生产能力转向重点提高创新能力,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投资能力也大大提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诗琪发布于:2018-04-26 18:19:23
我们青少年首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善于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培养 创新思维 能力和探究能力,弘扬 科学精神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雅洁发布于:2018-04-26 18:19:58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范露露发布于:2018-04-26 18:20:07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烨婷发布于:2018-04-26 18:20:46
在基础研究上要有新作为。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必须牢牢把握前沿发展态势,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超前规划布局,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跨越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玉婷发布于:2018-04-26 18:21:07

一是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要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加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和柔性工作体系。注重人才引进的差异化、多样性,吸引更多像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勤发布于:2018-04-26 18:21:08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一项针对20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这些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晓洁发布于:2018-04-26 18:21:32

在经费方面,国家应该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支持要遵循其特点和规律,调整科技投入格局,优化中央科技财政结构,尽快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并给予持续稳定支持,在经费力度方面的加强,也是可以加快创新速度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范露露发布于:2018-04-26 18:22:59

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晓洁发布于:2018-04-26 18:23: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通过“两个研究”“四个技术创新”,为建设“七个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即依靠“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针对我国在应用创新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短板,打造“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应用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芳发布于:2018-04-26 18:24:23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在新时代主动担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勤发布于:2018-04-26 18:24:34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有望第一个冲入5G时代,这也是我们身边的创新型建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雅洁发布于:2018-04-26 18:25:17

加强面向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加大对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的前瞻部署。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凝练和解决产业和社会发展中基础性科学问题,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晓洁发布于:2018-04-26 18:25:52

着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以及建设高端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不断提高创新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烨婷发布于:2018-04-26 18:27:02
高校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蓄水池,是一流人才聚集的高地。要坚持发挥好高校培育、输出人才的重要职能,牢牢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创新精神,推动形成平台、方向、人才、团队、成果相互融合的格局,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雅洁发布于:2018-04-26 18:28:48

以科技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让创新成果造福更多百姓生活、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范露露发布于:2018-04-26 18:28:49

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玉婷发布于:2018-04-26 18:28:53

二是在稳定人才上下功夫。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切实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要始终将人才工作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强化人才激励保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芳发布于:2018-04-26 18:29:08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中国在推进技术、星地激光通信、空间机械手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成果让全球艳羡,也让我们科技工作者更有信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雅洁发布于:2018-04-26 18:33:17

实施“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通过脱虚向实,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着力提升制造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制造业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烨婷发布于:2018-04-26 18:35:18
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上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坚持将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形成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创新的转移转化,推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跃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范露露发布于:2018-04-26 18:35:34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诗琪发布于:2018-04-26 18:36:12
当前,世界主要大国大力推进军事转型,努力抢占未来军事竞争制高点,战争形态加快向信息化转变,作战方式进一步转向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军事战略、军事技术、作战思想、作战力量、组织体制和军事管理等方面,变化范围广、速度快、程度深、影响大,呈现全方位、深层次的鲜明特点。推动新军事革命,关键在于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反映在军事科技上,也反映在军事理论上,还反映在军事制度上。面对这样一场军事领域的大变革,只有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才能尽快缩小差距、实现新的跨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芳发布于:2018-04-26 18:36:38
纵观人类历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类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近代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先后迈入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和信息时代,这些革命分别源于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即热力学、电磁学和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建立。热力学是蒸汽机技术的科学基础,电磁学是电动机技术的科学基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则是现代信息与能源技术的科学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雅洁发布于:2018-04-26 18:37:35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组建国家实验室,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的创新攻关。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晓洁发布于:2018-04-26 18:37:56

以科创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作为基础,组织实施一批以我国为主导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支持科学家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持续产出工具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烨婷发布于:2018-04-26 18:39:59
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上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坚持将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形成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创新的转移转化,推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跃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雅洁发布于:2018-04-26 18:41:03

必须以人为本推动科技创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围绕市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使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许玉婷发布于:2018-04-26 18:41:10

三是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党管人才的杠杆效应和辐射作用,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坚持“大师+团队”和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的人才方略,为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构建特殊政策、特殊平台、特殊关爱、特殊通道。搭建更多潜心钻研、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以机制创新选育人才、以优势学科吸引人才、以专家团队聚拢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范露露发布于:2018-04-26 18:42:02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