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组成员
组长:陈晓洁
组员:赵勤 许玉婷 李雅洁 范露露 侯烨婷 黄诗琪 杨芳
二、内容与主题
讨论主题:你认为新时代应该如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你身边的创新型建设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内容: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提到创新,为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吹响了强劲的号角,所以为加快创新型建设,根据你的理解来谈一谈你认为应该做的事;当今生活中已经出现了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 、共享单车),这都是创新建设的体现,可以根据这里进行探讨!
一、小组成员
组长:陈晓洁
组员:赵勤 许玉婷 李雅洁 范露露 侯烨婷 黄诗琪 杨芳
二、内容与主题
讨论主题:你认为新时代应该如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你身边的创新型建设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内容: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提到创新,为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吹响了强劲的号角,所以为加快创新型建设,根据你的理解来谈一谈你认为应该做的事;当今生活中已经出现了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 、共享单车),这都是创新建设的体现,可以根据这里进行探讨!
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创新主导的发展过程,企业发展将由重点提高生产能力转向重点提高创新能力,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投资能力也大大提高。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是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要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加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和柔性工作体系。注重人才引进的差异化、多样性,吸引更多像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期间,一项针对20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这些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在经费方面,国家应该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支持要遵循其特点和规律,调整科技投入格局,优化中央科技财政结构,尽快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并给予持续稳定支持,在经费力度方面的加强,也是可以加快创新速度的
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通过“两个研究”“四个技术创新”,为建设“七个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即依靠“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针对我国在应用创新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短板,打造“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应用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加强面向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加大对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的前瞻部署。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凝练和解决产业和社会发展中基础性科学问题,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
着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以及建设高端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不断提高创新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以科技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让创新成果造福更多百姓生活、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
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在稳定人才上下功夫。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切实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要始终将人才工作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强化人才激励保障。
实施“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通过脱虚向实,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着力提升制造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制造业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组建国家实验室,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的创新攻关。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以科创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作为基础,组织实施一批以我国为主导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支持科学家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持续产出工具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
三是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党管人才的杠杆效应和辐射作用,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坚持“大师+团队”和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的人才方略,为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构建特殊政策、特殊平台、特殊关爱、特殊通道。搭建更多潜心钻研、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以机制创新选育人才、以优势学科吸引人才、以专家团队聚拢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