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易春利小组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易春利发布于:2018-05-17 19:49:52
组员:易春利,张貌貌,吕易宣,黄曦,陶茹旖,赵祎玮,冯雨薇,徐燕,李香
点赞 (0) 回复
6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39:59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40:35
从理论意义上来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45:27
从理论意义上来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46:15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观念与“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等尊重自然规律的行事法则自古以来就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思维观念中。中国传统的生态文明观念既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是全世界共有的精神财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17 20:46:15

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工业的绿色转型发展。从国际趋势看,减材去毒降碳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尺”;我国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施行清洁生产、发展清洁生产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均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5-17 20:46:24
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方法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节约和生态修复为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46:55
在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我国也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47:32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首先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0:48:12
由于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这一阶段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正如报告所指出的,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5-17 20:50:01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美丽中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征程、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0:50:14
由于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这一阶段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正如报告所指出的,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51:39
美丽的自然需要细心地呵护,需要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52:11
这样的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是把人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之上”,也“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是两者统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0:52:38
首先,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要强化国家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治理,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国家自然资源开发、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修复监管职责。通过划定主体功能区、建立国家公园等举措,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5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17 20:52:57

减材,又可以称为减材料化,指在产出数量和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减少物料投放强度,产品既要变轻变小变薄,又要经久耐用。这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能源和环境研究所1994年提出,在一代人时间内将资源效率提高10倍;在不降低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前提下,缩小贫富差距,让子孙后代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我国大力推进的循环经济可以收到物质投入减量化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效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祎玮发布于:2018-05-17 20:53:2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这意味着是把‘五位一体’中生态建设方面的目标,也纳入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之中,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它:第一个字叫‘高’,第二个字 ‘重’,第三个字 ‘远’。所谓‘高’这是一个高层的战略,高端的战略,或者叫顶级战略;所谓 ‘重’它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重要的战略;所谓‘远’是一个长远的战略,要持续千年的战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5-17 20:55:37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每一个人都做出自己的努力,一幅美丽中国新图景必将早日展现在中华大地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0:56:26
其次,建立绿色发展经济体系。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雨薇发布于:2018-05-17 20:58:3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阐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我理解,至少有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长期可持续的金山银山。第二,只有绿水青山,才能创造更有价值的金山银山。第三,绿水青山既是我们这代人的美好向往,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金山银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0:59:07
再次,实施绿色治理重大工程。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加快实施蓝天碧水绿地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林草田江湖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重大绿色治理工程。遏制和逐步降低环境污染排放总量,保护和加快修复生态系统,减少资源消耗总量和加大资源循环利用力度。通过不懈努力,到二○三五年,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1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17 20:59:58

减毒物化,要求在产品生产和使用中尽可能减少或削减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这是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友好的应有内涵。在做法上,可以尽可能使用有毒化学品名录以外的化学品。主要途径包括:改变或重新设计生产工艺单元,开展产品生态设计;重新研制原料配方,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和原料替代有毒或危险品,进行原料替代,利用新的技术和设备更新,对现有工艺和设备进行工艺改进,高效处理处置含有毒有害的产品,以减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现实中,并非所有污染物都能达到“零排放”,因而需要处理处置。对于环保设施建设、运营和服务而言,应在系统化、标准化、生态化、市场化、社会化等方面做好文章。采用市场化手段,本质是经济地处理污染物;必须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法律法规、标准制定、公众意识、监督执行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祎玮发布于:2018-05-17 21:01:10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于思想的深化和理念的升华。第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就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我们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过程当中都要准确地把握,都要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二个亮点,我们既要生产更多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也就说我们这个现代化是和生态文明相联系的,是相统一的,所以我们现代化的内涵是很丰富的;第三个亮点,就是还自然于宁静、和谐、美丽,这句富有诗意的一种表述,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们党的责任担当,历史使命,它的思想是非常深邃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5-17 21:02:02
要建立绿色发展经济体系。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1:06:17
我们相信,到二○三五年,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奋斗,将拭去笼罩城乡的阴霾,抚平广袤国土的创伤,重现清澈见底的水体,唤回遗失久远的鸟语花香。从现在到二○三五年的18年,一代孩子们的成长将见证祖国的天变蓝、水变碧、地变绿,中国变得更美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5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17 21:07:02

降碳,也就是降低国民经济的碳排放强度,发展低碳经济是一条重要途径。要通过制度安排、政策措施保障,推动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开发和利用,促进社会经济朝着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一是对新上项目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以免留下长久的“锁定”效应。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市场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实现低碳转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祎玮发布于:2018-05-17 21:07:53
王毅说:“从我的理解,美丽中国的核心就是要提升我们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包括大气,包括水,包括土壤,包括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整体的提升。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我们美丽中国目标,实际上是一个加速的过程,意味着我们在未来十几年这个时间里头更大的力度,更多的投入,更多地去关注环境问题,更多地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样我们才能够按时,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7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17 21:09:43

需要转变观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宣传教育,改变那种“生态环境好不能当饭吃”的传统观念,使各级领导真正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完善发展成果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政绩考核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棒”作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切实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1:11:36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污染防治成为今后三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习*总书记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1:14: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引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指导思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0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17 21:14:19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将生态文明理念体现在每一个人的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引领,有了政策调控,有了可持续的转化途径,有了广大民众的生态自觉,才能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也才能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