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易春利小组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易春利发布于:2018-05-17 19:49:52
组员:易春利,张貌貌,吕易宣,黄曦,陶茹旖,赵祎玮,冯雨薇,徐燕,李香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易春利发布于:2018-05-17 20:18:4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这次十九大中又一次提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一词被加入其中,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高了一层,达到高品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0:19:05
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锐意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国各地各级、各行各业砥砺奋进、积极探索、创新实践, 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国内国际普遍反映, 这些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貌貌发布于:2018-05-17 20:19:15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友好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貌貌发布于:2018-05-17 20:20:21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义务,如:随手关灯,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回收废弃物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17 20:20:5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需要可持续的转化途径。对那些生态环境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需要摒弃不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容量内发展经济。例如,大力发展富民的旅游产业,利用林区负氧离子多、或好水多等特点,积极发展养生、养老等大健康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游人自觉形成“除了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的好习惯;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有机农业和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祎玮发布于:2018-05-17 20:22:11
良好的生态环境,关乎人民切身利益,关乎民族长远发展。十九大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秉持初心,不懈砥砺奋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0:22:19
今年年初,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有关重大问题,组织部分会领导、理事和会内外专家,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有益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形成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建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雨薇发布于:2018-05-17 20:22:33
对老百姓来说,美丽中国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美丽中国建设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久久为功。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新中国必将展现在大家面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貌貌发布于:2018-05-17 20:22:59
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并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雨薇发布于:2018-05-17 20:25:22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生态就是竞争力。进入新时代,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更要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我们要进一步厚实生态家底,让我们的发展既有绿色形态,更有绿色发展内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创塑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推动建设更可持续、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美丽中国,让老百姓共享绿色成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0:25:33
这一新征程的显著标志是: 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 理念更加深刻,目标更加明确, 部署更加全面。我们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更好地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深深融入、全面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17 20:25:52

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变成生态环境保护者的收益,需要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的价格改革,在对水、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确权基础上,改革定价机制,以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恢复修复效益。开征资源税,并由从量计征向从价计征转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5-17 20:26:06
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加快实施蓝天碧水绿地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林草田江湖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重大绿色治理工程。遏制和逐步降低环境污染排放总量,保护和加快修复生态系统,减少资源消耗总量和加大资源循环利用力度。通过不懈努力,到二○三五年,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祎玮发布于:2018-05-17 20:26:52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表示:“过去五年改革当中,第一就是我们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二很多制度过去没有考虑的都在建立,包括这个责任制制度,包括空间规划,包括自然资产的确权等,这些制度开始在明确了;第三就是老百姓真正已经感觉到在发生变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雨薇发布于:2018-05-17 20:28:51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雨薇发布于:2018-05-17 20:29:51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们决不能为了短期繁荣而破坏环境和生态,也决不能为了满足当代人的享受而牺牲后代人的利益。在实现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清水,让生态环境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貌貌发布于:2018-05-17 20:30:02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友好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0:30:21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助力提高生态产品有效供给。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雨薇发布于:2018-05-17 20:31:46
贯彻落实“千年大计”的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长期任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久久为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貌貌发布于:2018-05-17 20:33:43
建设美丽新中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34:02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党中央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新时代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对于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解决好生态环保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祎玮发布于:2018-05-17 20:34:14
尽管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则是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十九大报告中,将“美丽”纳入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中,多次提出要建立“美丽中国”, 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34:41
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35:22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5-17 20:36:12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十九大着眼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作出的战略安排。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保留好乡村风貌。近年来我们在调研中也看到,一些地方在传统村落、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建设中坚持保护优先并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5-17 20:36:14
新时代,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对“美丽中国”的需要。在十九大到二十大历史交汇期,更好完成党和国家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承诺,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兴,文明兴;生态衰,文明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也滋养着人类,为人类提供重要生产生活资源。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36:32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美丽中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8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5-17 20:37:36

生态权证交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种好的实现形式。改变一些地区现实存在的“端着绿水青山的金饭碗讨饭吃”问题,应赋予生态环境一定的价值;可以某个年份为起点,将森林蓄积量、二氧化碳吸收量等的变化量折算成可交易的生态权证,经第三方监测、认证和市场交易,让保护生态环境者获得收益。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并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既利于共同致富,也可以避免弄虚作假、养懒汉等弊端;既利于调动公众积极性,还能收到增加森林覆盖率的目的,从而收一举多得之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38:01
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根基和实践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5-17 20:39:26
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