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了!!!
要实现美丽中国,并不容易,怎么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专家认为,首先仍然是要解决所有人对于绿色发展的观念转变问题。
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同时,我们不仅要重“建”,更要重“管”,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格的执法和最严格的追责,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加大水气土污染治理、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切实保障环境安全,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标志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五年来,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这些成就为进一步推进工作奠定了基础,增强了我们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九大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向往,发出了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行动指南。建设生态文明上升为“千年大计”,“美丽”成为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优质生态产品”进入了民生范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精神依归。在新时代,我们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打好水、气、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发展。
在习*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三是制度出台频率之密前所未有,四是督察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五是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突出了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一个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目标的实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分别主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整体进步的高度,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就是在全面协调地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不断地促进文明协同发展的社会整体进步过程。
良好的生态环境,关乎人民切身利益,关乎民族长远发展。十九大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秉持初心,不懈砥砺奋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美丽中国需要绿水青山和蓝天碧水,但不是回到农业时代的田园风光。那是乌托邦的幻想——美丽中国是现实主义的——现代化是核心,绿色发展是主旨,科技创新是动力,民生可感是目的。中国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美丽中国会让中国更美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党中央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新时代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对于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解决好生态环保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
确立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思想理念深得民心,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定位、基本理念、目标指向、关键举措等诸多方面, 形成了习*生态文明思想体系。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助力提高生态产品有效供给。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十九大着眼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作出的战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