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员:范静,陈玥婷,张茗嫣,赵弋典,眭晓,夏鑫,朱丹青,王艺敏,洪代娣,刘洛雪
讨论主题: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美丽中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征程、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生态法治是全面依法治国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生态法治的探索,使全面依法治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彰显,并真正发挥出法律制度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作用。
我们签报给了中央有关部门,相关内容在十九大报告中有所体现, 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的理念及其本质做了全新的概括和升华,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重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依赖资源能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正在改变。要根本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持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
从根本上而言,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指向决定了加强生态执法的关键是要用科学、高效的依法行政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最终满足人民群众对宜居生态环境的需求。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中,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要使绿色消费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做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蓝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其重要内容。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在充分肯定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新蓝图,新使命,美丽中国建设站在了新起点。
采取监督监管、诫勉式约谈以及行政处罚等形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问题。通过及时有效的严格执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执法的效率,增强群众对生态执法的认同和配合,从而依靠严格执法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积蓄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这是防治污染、治理环境的基本方针。要继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三大战役”,努力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就是要针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相对薄弱的问题,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公民自觉守法是推进生态法治建设的关键。建设新时代的美丽中国是每一位公民的共同愿望,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健全生态立法、推进严格执法,同时也需要全体公民增强生态守法意识,自觉遵守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
这一新征程的显著标志是: 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 理念更加深刻,目标更加明确, 部署更加全面。我们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更好地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深深融入、全面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支撑。当前,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与转型升级历史*汇,供给侧宏观调控政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经济社会催生了新的发展动力。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污染治理向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和循环社会转型,依靠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既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揭示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的形势,又满怀信心地描绘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长远大计。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就是要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构筑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就是要通过规划体制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从国家、省、市县三个层级划定三条控制线,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全党全国生态环保意识较大提高,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初步形成,顶层设计性质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在前所未有的生态环保执法监管下,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能源消耗强度大幅度下降,我国逐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体制保障。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就是要改革目前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九龙治水”的管理体制,推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就是要建立健全以法律为依据、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和市场化机制为重要手段的制度体系。
要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助力提高生态产品有效供给。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稳定推进使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接近。加强公民对生态法律制度的遵循,将使我国公民秉持法治理念自觉践行生态绿色理念,主动为保护身边的环境、珍惜绿色生态资源而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