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内涵十分丰富,既可以从“摇篮”到“坟墓”,也可以只关注某个阶层及其某个方面的项目,既可以是物质生活的也可以包含精神生活的项目,既可以解决基本生活需要也可以提供高福利项目
一段时期以来,人们没有很好地理解中国民生建设的领域、范围及边界究竟在哪,各主体在民生建设中的责任范围、责任边界及责任大小不够清晰,各主体的民生权利大小、民生待遇多寡明确不够,民生事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守底线”,尤其要守住政府的责任底线,明确政府在社会保障项目及其待遇与水平等方面承担的责任,合理区分哪些是具有底线性质的民生项目,何种水平的待遇民众必须能够享有,民生待遇差距究竟控制在多大范围内比较合理。
坚守底线就是要“兜底线”,确保民生项目能够覆盖到民众基本生活的各个方面,民生待遇能够解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切实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坚守底线就是要建机制、“织密网”,在民生项目全覆盖、地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人员全覆盖及服务全覆盖;坚守底线就是要保障适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是基本要求。兜底线,就是要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坚守社会稳定底线。织密网,就是要实现制度最广泛的覆盖,让人人都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建机制,就是要持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是奋斗目标。覆盖全民,就是要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城乡统筹,就是要统筹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合理缩小社会保障领域的城乡差异。权责清晰,就是要明确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和责任。保障适度,就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确定保障待遇水平,合理引导群众的保障预期。可持续,就是要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制度长期稳定运行。
权责清晰,就是要明确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和责任。保障适度,就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确定保障待遇水平,合理引导群众的保障预期。可持续,就是要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制度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