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范静小组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范静发布于:2018-04-26 18:19:51

组员:范静,陈玥婷,张茗嫣,赵弋典,眭晓,夏鑫,朱丹青,王艺敏,洪代娣,刘洛雪

讨论主题: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鑫发布于:2018-04-26 20:11:06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跨越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丹青发布于:2018-04-26 20:11:08
以科技创新防范安全风险。发挥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优势,推动社会更加安全、百姓更加便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范静发布于:2018-04-26 20:11:19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学研究基地引领世界科学家汇聚中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于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洪代娣发布于:2018-04-26 20:11:21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位居世界第一。多项“激励人”“解放人”的重大举措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精准发力,人才回流彰显“中国吸引力”。可以说,这是发展科技最好的时期,具有“万事俱备”的优越条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鑫发布于:2018-04-26 20:11:43

科学技术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与信息技术、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交汇融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洛雪发布于:2018-04-26 20:12:07
 二、深刻把握新时代要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若干重要领域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最大政治优势,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担当起科技创新的历史重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攻坚克难,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重大部署贯彻好落实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鑫发布于:2018-04-26 20:12:25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坚持在引进、稳定、培养人才和强化人才队伍源头活水上下功夫,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茗嫣发布于:2018-04-26 20:13:29

大会通过修订党章确立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长期坚持下去。通过党章这个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的行动指南,这是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变化和党心民心的必然要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鑫发布于:2018-04-26 20:14:10

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党管人才的杠杆效应和辐射作用,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坚持“大师+团队”和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的人才方略,为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构建特殊政策、特殊平台、特殊关爱、特殊通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眭晓发布于:2018-04-26 20:14:20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经济发展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要素驱动力明显减弱,新动能还未全面接续,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丹青发布于:2018-04-26 20:14:30
用科技推动精准扶贫脱贫。把最先进适用的技术教给贫困地区的农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用智力扶贫的办法,使长效脱贫机制发挥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玥婷发布于:2018-04-26 20:15:49

三是有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中国在电推进技术、星地激光通信、空间机械手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成果让全球艳羡,也让我们科技工作者更有信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眭晓发布于:2018-04-26 20:16:12

  只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充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在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一个根本性变化,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丹青发布于:2018-04-26 20:16:35
健康和卫生的科技创新。做好传染病防治,针对癌症、心血管病、肝炎等疑难杂症,做好预防性检测,研发现代化诊疗设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鑫发布于:2018-04-26 20:17:01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主攻方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弋典发布于:2018-04-26 20:18:20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有以下五点, 第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洛雪发布于:2018-04-26 20:18:39
  (一)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是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筋骨”,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科技创新的最大需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国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通发展,加大力度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构筑创新高地,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努力打造先发优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丹青发布于:2018-04-26 20:19:01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形式是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汇聚各方智力和能力,来集中解决一些制约我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需要的重大难题,同时把它再次回用到创新发展的过程当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玥婷发布于:2018-04-26 20:20:22

四是有条件。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位居世界第一。多项“激励人”“解放人”的重大举措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精准发力,人才回流彰显“中国吸引力”。可以说,这是发展科技最好的时期,具有“万事俱备”的优越条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范静发布于:2018-04-26 20:20:48

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必须牢牢把握前沿发展态势,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超前规划布局,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跨越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艺敏发布于:2018-04-26 20:22:14
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面临哪些重大挑战?万钢坦言,“当前科技创新最硬的‘硬骨头’还是在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这两个环节。”在万钢看来,与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相比,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原创力不是靠人指挥就能指挥出来的,既要靠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也要靠科学家的淡泊名利。”他表示,在技术路线的选择、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更宽松的环境,让奇思妙想竞相迸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丹青发布于:2018-04-26 20:22:40
竞争与合作是未来全球科技创新的大趋势。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一要登高望远,二要有忧患意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艺敏发布于:2018-04-26 20:23: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到了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了从思想到战略到行动的系列部署,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同时,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落地生根,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洪代娣发布于:2018-04-26 20:23: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坚持将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形成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创新的转移转化,推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跃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洛雪发布于:2018-04-26 20:23:48
  (二)加强面向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加大对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的前瞻部署。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凝练和解决产业和社会发展中基础性科学问题,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艺敏发布于:2018-04-26 20:24:26
继续引进外资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外资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扩大资本和外汇供给、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和推进市场化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鑫发布于:2018-04-26 20:25:05

继续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全球引进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实现精准引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眭晓发布于:2018-04-26 20:25:12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战略举措。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进而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鑫发布于:2018-04-26 20:25:54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把科研人员的“自律”与制度建设的“他律”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生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茗嫣发布于:2018-04-26 20:26:09

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重大政治判断,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是契合广大人民期盼的。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GDP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只有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才能制定符合党和国家实际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