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李昊轩小组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昊轩发布于:2018-04-26 17:26:01

组员:李昊轩、陈君豪、艾鹏飞、杨元涛、杨峰、陆晨涛、黄子欣、李诗媛、曹蒙蔚、黄健庭、夏文婧

点赞 (2) 回复
9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10:51
以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以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催生新经济增长点,以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支撑绿色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11:24
以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以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催生新经济增长点,以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支撑绿色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峰发布于:2018-04-26 19:12:04

科技发展促进经济新业态的诞生,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这说明它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创新性的事物出现后,由于没有经验可循,可能会出现问题和矛盾,这就需要公共服务管理适应新形势,做出调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12:27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对于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发挥关键性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蒙蔚发布于:2018-04-26 19:13:22

在基础研究上要有新作为。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必须牢牢把握前沿发展态势,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超前规划布局,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跨越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14:55
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加强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培育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科学家,壮大创新型企业家队伍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16:12
围绕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研发任务,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子欣发布于:2018-04-26 19:16:38
为了在竞争中 赢得主动,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走创新型国家之路, 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 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蒙蔚发布于:2018-04-26 19:16:43

在应用基础研究上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与信息技术、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交汇融合。只有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18:11
随着近年来“双创”的蓬勃发展,一大批充满活力、具有高成长性的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冲锋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的生力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元涛发布于:2018-04-26 19:18:26

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党管人才的杠杆效应和辐射作用,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坚持“大师+团队”和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的人才方略,为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构建特殊政策、特殊平台、特殊关爱、特殊通道。搭建更多潜心钻研、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以机制创新选育人才、以优势学科吸引人才、以专家团队聚拢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子欣发布于:2018-04-26 19:18:50
总之, 建设创新型国家, 既顺应了世界经济、 科技发展趋势, 也体现了我国 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 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因此把建设创新型 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刻不容缓。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杨元涛 2018-04-26 19:20:02

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创新精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元涛发布于:2018-04-26 19:19:02

高校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蓄水池,是一流人才聚集的高地。要坚持发挥好高校培育、输出人才的重要职能,牢牢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创新精神,推动形成平台、方向、人才、团队、成果相互融合的格局,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黄子欣 2018-04-26 19:20:43

对对对 比如说双一流的上海海洋大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19:53
随着近年来“双创”的蓬勃发展,一大批充满活力、具有高成长性的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冲锋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的生力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蒙蔚发布于:2018-04-26 19:20:23

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上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坚持将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形成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创新的转移转化,推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跃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元涛发布于:2018-04-26 19:21:58

利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近十年来,数字技术通过政务信息化和数字政府建设促进了政府提高效能,基于数字技术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也让城市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具有了商业属性。在原本由政府提供服务的领域,一些政府部门通过业务外包、PPP等方式积极探索与企业开展合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开始从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向服务的合作者或监管者转变。要利用好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动力,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22:48
今后要继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与其他领域相关政策的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堵点和难点,把现有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制定完善科技人才评价的意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23:56
今后要继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与其他领域相关政策的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堵点和难点,把现有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制定完善科技人才评价的意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蒙蔚发布于:2018-04-26 19:24:15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对于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发挥关键性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26:03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创新“三跑并存”中领跑、并跑的比重不断增加,我国将在更多前沿领域进入科技创新的“无人区”。我国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多领域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子欣发布于:2018-04-26 19:26:58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史,在走向贸易强国和科技强国的道路上都会经历曲折。面对贸易摩擦,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定力,继续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要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变革大势,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中国创新“加速度”。贸易摩擦也许是契机,能够促使我国更好地审视过去和未来,坚定创新发展的信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28:00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创新“三跑并存”中领跑、并跑的比重不断增加,我国将在更多前沿领域进入科技创新的“无人区”。我国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多领域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子欣发布于:2018-04-26 19:29:08
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孵化培育“专精特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4F 用户头像
来自福州大学-陈君豪发布于:2018-04-26 19:29:11

围绕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加强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布局。以新5类科技计划为载体全面部署实施国家重大研发任务,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健全支撑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建立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发展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29:30
牵头组织实施若干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扩大国家科技计划的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国际顶尖人才来华工作;提高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国外青年才俊到中国创新创业,让我国成为国际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驿站。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蒙蔚发布于:2018-04-26 19:30:50

在万钢看来,与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相比,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原创力不是靠人指挥就能指挥出来的,既要靠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也要靠科学家的淡泊名利。”他表示,在技术路线的选择、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更宽松的环境,让奇思妙想竞相迸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健庭发布于:2018-04-26 19:32:22
今后要继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与其他领域相关政策的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堵点和难点,把现有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子欣发布于:2018-04-26 19:33:54
要真正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惟有从教育入手,大力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这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部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曹蒙蔚发布于:2018-04-26 19:34:33

当前,面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能力建设,系统打造我国战略科技力量。一是在重大创新领域布局国家实验室,建设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科技创新基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0F 用户头像
来自福州大学-陈君豪发布于:2018-04-26 19:34:37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民族强。综观历史发展,世界上的现代化国家无一不是创新强国、科技强国。近代以来,一些欧美国家抓住了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重大战略机遇期,一跃成为区域大国和世界强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