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员:易春利,张貌貌,吕易宣,黄曦,陶茹旖,赵祎玮,冯雨薇,徐燕,李香
讨论主题:新时代中国关于经济的发展战略安排
组员:易春利,张貌貌,吕易宣,黄曦,陶茹旖,赵祎玮,冯雨薇,徐燕,李香
讨论主题:新时代中国关于经济的发展战略安排
面对新一轮追赶战略可能遇到的挑战,转型是惟一正确的出路,但转型必须找准方向和路径。十九大报告提出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全面、系统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的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关口的迫切要求,也是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
要抓精准扶贫,瞄准深度贫困地区、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全面建成小康。要抓汉孝一体,加快规划和基础设施、产业和市场、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五个同标准对接”,促深度全面融入武汉。要抓基地建设,把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推动军民两用成果推广和产业化,促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要抓农旅融合,坚持把农旅养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统筹全域旅游,促健康产业突破发展。要抓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促实体经济振兴。要抓招商引资,全领域、全产业、全链条、全要素、全功能精准招商,强力推进立项争资,促重大项目提速。要抓改革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市场活力迸发。要抓全域统筹,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促市域协调发展。要抓污染防治,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促绿色持续发展。要抓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习*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促政治能力提升。
扶贫是中国人民一直坚持的主题,先富带动后富,一起走进小康社会。
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才能在符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领域,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和新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同时使传统产业得到更新改造、焕发生机,使落后产业得以淘汰。
量有要求,质有保证!
当前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具体的措施和行动。根据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重大结构性失衡”的根本性问题,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重点要在“破”、“立”、“降”三个字上下功夫,将追求供给体系高质量落实到具体行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有人担忧,在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中国可能会出现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对此,易纲表示,目前跨境资本流动平稳。从外国投资者角度看,随着中国股票和债券纳入MSCI和彭博指数,外国机构投资者需要配置此类资产,因而需要投资中国股市、债市。同时,中国投资者也需要在全球配置资产。随着中国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中国百姓和机构可以更大程度地在全球配置资产。鉴于国内和国外投资者都有需求,跨境资本流动可以平稳高效。
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通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鼓励各级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和高质量的制度供给,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和机制,才能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才能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在高水平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庞大的内需吸引全球先进生产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本和先进技术,发展创新经济,才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一是通过人力资源和科技投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加高质量部门的供给;二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其改造传统部门,降低对过剩部门的资源投入;三是以优质的技术创新类资产为基础,通过金融部门的资产证券化,为社会提供更多质量更高、收益更稳的可投资资产。
为了优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增加其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当前要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和物流等成本。
需要运用结构性政策进行供给侧调整,促使资源通过竞争性市场机制更多地流向现代高技术产业中的创新企业,同时要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千方百计地化解产能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