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安排——易春利小组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易春利发布于:2018-04-12 20:03:17

组员:易春利,张貌貌,吕易宣,黄曦,陶茹旖,赵祎玮,冯雨薇,徐燕,李香

讨论主题:新时代中国关于经济的发展战略安排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燕发布于:2018-04-12 20:28:52
 “扬长补短”的政策取向必然使潜在的增长空间得到有效扩展,同时会对中国经济的中短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徐燕 2018-04-12 20:30:26

基本的影响及其效应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中国以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为基本特征的变革正在形成。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徐燕 2018-04-12 20:39:06

第二,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一方面倒逼经济升级,同时会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4-12 20:32:08

面对新一轮追赶战略可能遇到的挑战,转型是惟一正确的出路,但转型必须找准方向和路径。十九大报告提出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全面、系统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的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关口的迫切要求,也是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祎玮发布于:2018-04-12 20:35:17

要抓精准扶贫,瞄准深度贫困地区、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全面建成小康。要抓汉孝一体,加快规划和基础设施、产业和市场、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五个同标准对接”,促深度全面融入武汉。要抓基地建设,把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推动军民两用成果推广和产业化,促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要抓农旅融合,坚持把农旅养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统筹全域旅游,促健康产业突破发展。要抓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促实体经济振兴。要抓招商引资,全领域、全产业、全链条、全要素、全功能精准招商,强力推进立项争资,促重大项目提速。要抓改革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市场活力迸发。要抓全域统筹,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促市域协调发展。要抓污染防治,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促绿色持续发展。要抓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习*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促政治能力提升。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 2018-04-12 20:36:25

扶贫是中国人民一直坚持的主题,先富带动后富,一起走进小康社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4-12 20:35:31
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包括了许多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与优化所有制结构;民营经济的结构性分化及其战略;产业结构调整与中长期发展战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优化资本市场结构的战略构想;期货市场统一结算体系的战略思考;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的战略思考;加入WTO与我国城乡经济结构统筹的战略安排;企业组织结构及其战略调整等多个方面的结构与战略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4-12 20:35:44

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才能在符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领域,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和新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同时使传统产业得到更新改造、焕发生机,使落后产业得以淘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4-12 20:36:3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4-12 20:37:49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初期阶段表现为“横向型经济”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地,最大化的全方位追求“量”的扩张;中期阶段表现为“纵向型经济”以竞争市场为目的,重量形出击,不断完善、创新技术来深化市场需求;后期阶段表现为“纵横交错型经济”这时基本形成了全球性的少数企业的垄断形经济,既追求“量”的扩张又讲究“质”的进步。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赵祎玮 2018-04-12 20:38:43

量有要求,质有保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4-12 20:42:00

当前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具体的措施和行动。根据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重大结构性失衡”的根本性问题,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重点要在“破”、“立”、“降”三个字上下功夫,将追求供给体系高质量落实到具体行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貌貌发布于:2018-04-12 20:45:30
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一动力源。据统计,2015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1%,占全球的研发比重20%,居世界第二位。到2020年,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5%。但是中国的科技转化率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仍然排在世界第三梯队。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到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三分之一,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有尚未挖掘的一大片蓝海。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 2018-04-12 20:46:0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祎玮发布于:2018-04-12 20:46:27

有人担忧,在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中国可能会出现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对此,易纲表示,目前跨境资本流动平稳。从外国投资者角度看,随着中国股票和债券纳入MSCI和彭博指数,外国机构投资者需要配置此类资产,因而需要投资中国股市、债市。同时,中国投资者也需要在全球配置资产。随着中国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中国百姓和机构可以更大程度地在全球配置资产。鉴于国内和国外投资者都有需求,跨境资本流动可以平稳高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4-12 20:49:05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对于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4-12 20:49:54

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通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鼓励各级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和高质量的制度供给,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和机制,才能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4-12 20:52:33
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吕易宣发布于:2018-04-12 20:53:34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重点有三个: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战略步骤是分“三步走”,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人平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易春利发布于:2018-04-12 20:59:01

走社会主义道路,用社会主义拯救中国、发展中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4-12 21:01:57
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4-12 21:01:59

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才能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在高水平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庞大的内需吸引全球先进生产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本和先进技术,发展创新经济,才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貌貌发布于:2018-04-12 21:06:04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直接关乎未来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新常态下要面对经济增长速度转换、经济结构转换和发展动力转换。现在企业的发展是依靠研发、依靠品牌的时代,是依靠高端人才产生高附加值的时代。改革创新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和动力。中国人均GDP目前已经超过8000美元,正处于从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过程之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4-12 21:11:5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茹旖发布于:2018-04-12 21:12:14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4-12 21:12:33

一是通过人力资源和科技投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加高质量部门的供给;二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其改造传统部门,降低对过剩部门的资源投入;三是以优质的技术创新类资产为基础,通过金融部门的资产证券化,为社会提供更多质量更高、收益更稳的可投资资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曦发布于:2018-04-12 21:14:28
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实质上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4-12 21:17:50

为了优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增加其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当前要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和物流等成本。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厦门大学-李香发布于:2018-04-12 21:23:48

需要运用结构性政策进行供给侧调整,促使资源通过竞争性市场机制更多地流向现代高技术产业中的创新企业,同时要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千方百计地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燕发布于:2018-04-12 21:55:43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战略的谋划和实施,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两步走”战略,到改革开放后提出“三步走”、新“三步走”等战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燕发布于:2018-04-12 21:56:41
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系统、前瞻和发展的眼光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燕发布于:2018-04-19 19:55:22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全国两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的新时代强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貌貌发布于:2018-04-19 20:18:42
“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以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增长14.8%,高于全国外贸总体增速3.4个百分点。同时,“一带一路”的开展也促进了投资领域的不断拓宽。中国对相关国家累计直接投资已经超过600亿美元。此外,重大项目也得到扎实推进,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已经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270多亿美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貌貌发布于:2018-04-19 20:34:18
未来“一带一路”将投入更多精力鼓励企业在沿线开展电子商务,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服务,帮助“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展数字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