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上下一心、砥砺奋进,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部署,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理念。这标志着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将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倡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导向转变为共建共享
对于一些结构性改革会带来部分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阵痛,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在民生保障方面坚守底线就是要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兜底责任。为此,要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通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城乡居民
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稳中向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并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原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一院四所已于今年10月整合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从本期起,社保随笔栏目将由我报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合作推出。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未来,根据十九大报告的工作部署,这些民生“红包”值得期待: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等制度的衔接,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问题。同时,要增加失业救助、最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新时代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包含三个维度: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共建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
因此,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更令人民满意的教育
“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要通过积极实施精准脱贫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因地制宜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其中包括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去产能职工得到多渠道安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总书记指出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消除隐患,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有序。在十三五时期,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
更高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