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组 于振 关于“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话题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于振发布于:2018-04-26 19:20:10
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明确要求,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保障改善民生等各方面都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撑引领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准备步入社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洪流的我们,又怎能不为创新行国家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力量呢? 下面就让我们积极参与讨论吧~~~发言次数不能少于10条哦!
点赞 (0) 回复
6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诗隽发布于:2018-04-26 19:43:0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突出科技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支撑引领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43:04
第六,构建适应前沿创新的新型治理体系。从追赶迈向前沿的关键在于创新治理体系的转变。一是支持重心转变。政府研发支持重点要从竞争性领域的产品研发转向竞争前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解子颢发布于:2018-04-26 19:43:16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部署,为科技领域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迸发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43:29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43:52
二是支持方式转变。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要从定向补贴为主向营造创新环境转变,更加强调政策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三是监管理念和方式转变。对新商业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实行宽容、审慎监管,加强过程监管和社会性监管,更加注重安全、环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解子颢发布于:2018-04-26 19:43:59
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44:03
与改革初期相比,现在的对外开放已不存在逆转的可能性。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已经对加入WTO进行了承诺。入世十多年来,这些承诺都在逐步兑现。我国制造业已全部对外开放;在世贸组织分类的160个服务贸易部门中,我国已开放了100多个,开放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解子颢发布于:2018-04-26 19:44:32
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44:33
第七,利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近十年来,数字技术通过政务信息化和数字政府建设促进了政府提高效能,基于数字技术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也让城市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具有了商业属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解子颢发布于:2018-04-26 19:45:0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在新时代主动担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45:21
在原本由政府提供服务的领域,一些政府部门通过业务外包、PPP等方式积极探索与企业开展合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开始从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向服务的合作者或监管者转变。要利用好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动力,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解子颢发布于:2018-04-26 19:45:35
有目标。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更是等不来、买不来的,只能闯出来、干出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诗隽发布于:2018-04-26 19:45:38
一是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等领域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解子颢发布于:2018-04-26 19:46:09
有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中国在电推进技术、星地激光通信、空间机械手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成果让全球艳羡,也让我们科技工作者更有信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解子颢发布于:2018-04-26 19:46:40
有条件。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位居世界第一。多项“激励人”“解放人”的重大举措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精准发力,人才回流彰显“中国吸引力”。可以说,这是发展科技最好的时期,具有“万事俱备”的优越条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解子颢发布于:2018-04-26 19:47:09
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解子颢发布于:2018-04-26 19:47:42
在建设重大科技设施上要有新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学研究基地引领世界科学家汇聚中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于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解子颢发布于:2018-04-26 19:48:12
在基础研究上要有新作为。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必须牢牢把握前沿发展态势,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超前规划布局,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跨越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解子颢发布于:2018-04-26 19:48:41
在应用基础研究上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与信息技术、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交汇融合。只有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解子颢发布于:2018-04-26 19:49:11
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上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坚持将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形成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创新的转移转化,推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跃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诗隽发布于:2018-04-26 19:49:32
二是促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诗隽发布于:2018-04-26 19:50:35
三是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孵化培育“专精特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诗隽发布于:2018-04-26 19:52:36
四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深入推进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协同创新,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一批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53:15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秦元海发布于:2018-04-26 19:53:42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包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53:47
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诗隽发布于:2018-04-26 19:54:03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主攻方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54:21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诗隽发布于:2018-04-26 19:54:34
聚焦国家发展重大需求,我国在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等战略必争领域,取得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深地钻探、超级计算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54:52
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 8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