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组 于振 关于“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话题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于振发布于:2018-04-26 19:20:10
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明确要求,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保障改善民生等各方面都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撑引领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准备步入社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洪流的我们,又怎能不为创新行国家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力量呢? 下面就让我们积极参与讨论吧~~~发言次数不能少于10条哦!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35:08
第二,让创新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也是我国实体经济的最大短板。相当多的企业创新能力低、创新动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效益等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露瑶发布于:2018-04-26 19:35:20
未来要长期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它是战略支撑,不是战役支撑,也不是战术支撑,它是要长期地、一以贯之地以科技创新来支撑我们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35:39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建立让创新者获益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创新者集聚。以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以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催生新经济增长点,以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支撑绿色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诗隽发布于:2018-04-26 19:36:09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进而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露瑶发布于:2018-04-26 19:36:18
现代化经济体系实际上就是我们走向现代化国家必须迈过的关口和我们下一步的战略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36:24
第三,在创新中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在全球创新格局的地位更加凸显。在争抢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激烈竞争中,开放创新与合作创新已成为全球创新的主旋律。创新对促进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诗隽发布于:2018-04-26 19:36:41
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唯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才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36:43
  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让我非常振奋的一个地方,就是对创新发展的进一步肯定和部署,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为停下就会被赶超,坚持才能保持领先,中国只有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才能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露瑶发布于:2018-04-26 19:37:05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37:28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37:39
一是通过创新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上确立新优势,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通过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竞争力,助力贸易强国建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子奕发布于:2018-04-26 19:37:46
在如今,党对于新时代的发展方向的确立十分的科学和正确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子奕 2018-04-26 19:40:11

科技作为在生产力逐渐发展起来之后的当今线下,慢慢的成为了头号的发展对象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子奕 2018-04-26 19:43:34

中国作为一个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紧跟脚步不能落后,从国情出发,大力发扬相对国家优势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子奕 2018-04-26 19:47:33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人力资源发展优势,大力加强基础教育,提高高精尖人才的诞生率已经稳定性,私以为是当下最为科学经济的方法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子奕 2018-04-26 19:49:19

同时,在能够稳定培养大量国内人才的同时,对于国际人才的引进也要多下功夫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子奕 2018-04-26 19:50:54

只有这样,人才的种类才能多种多样,而人才的百花齐放,才能有特别的化学反应,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38:17
二是积极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创新人才跨境流动、海外技术投资等活动,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三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涉及全球共同利益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38:18
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诗隽发布于:2018-04-26 19:38:2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表明我们党把实施这一战略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38:52
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露瑶发布于:2018-04-26 19:38:59
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新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诗隽发布于:2018-04-26 19:38:5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显著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6年的56.2%,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39:22
创新型国家就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39:24
第四,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道路。我国的区域创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省市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高新区已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和形成新动能的高地。各地对创新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对人才、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39:51
统筹“引稳培”策略,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迸发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坚持在引进、稳定、培养人才和强化人才队伍源头活水上下功夫,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40:39
但以行政手段配置创新资源的倾向有所增强,政府低效投资和补贴发展新经济的现象屡见不鲜。区域创新发展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坚持创新要素配置的市场导向,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支持公共技术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积极作为,最终形成有吸引力的区域创新环境和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40:39
一是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要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加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和柔性工作体系。注重人才引进的差异化、多样性,吸引更多像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的高层次人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41:09
二是有目标。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更是等不来、买不来的,只能闯出来、干出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41:25
第五,运用创新解决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不仅能提高效率和发展经济,也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41:41
三是有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中国在电推进技术、星地激光通信、空间机械手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成果让全球艳羡,也让我们科技工作者更有信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郑诗隽发布于:2018-04-26 19:42:13
高速铁路、水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对地观测卫星、北斗导航、电动汽车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部分产业走在世界前列,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拓展了我国发展的新空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42:16
四是有条件。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位居世界第一。多项“激励人”“解放人”的重大举措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精准发力,人才回流彰显“中国吸引力”。可以说,这是发展科技最好的时期,具有“万事俱备”的优越条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静霞发布于:2018-04-26 19:42:20
近些年,数字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相结合,更快速、更深入地应用和渗透到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在形成一个个新增长点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教育、医疗等服务供给格局。让新技术惠及更广泛的人群,让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促进教育公平、增加医疗有效供给、消除贫困、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应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出发点。未来数十年,社会领域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方面有更大作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谭天伟发布于:2018-04-26 19:42:46
四是有条件。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位居世界第一。多项“激励人”“解放人”的重大举措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精准发力,人才回流彰显“中国吸引力”。可以说,这是发展科技最好的时期,具有“万事俱备”的优越条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 8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