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组 平蕊 关于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平蕊发布于:2018-04-26 18:37:05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你对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

每位同学发布自己的想法不得少于10条,每条不得少于10个字。

大家认真完成讨论哦~

点赞 (0) 回复
2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思婧发布于:2018-04-26 20:21:44

创新对促进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汪玮萱发布于:2018-04-26 20:21:54
当前数字经济成为创新和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各国竞争的主战场。我国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面临新矛盾和攻坚任务,开展对数字经济的趋势研究,将助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倪禺菲发布于:2018-04-26 20:22:2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突出科技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支撑引领作用。一是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等领域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一雪发布于:2018-04-26 20:22:53
紧盯“强起来”目标,从“解决中国问题”到“解决世界难题”,展现新作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鑫发布于:2018-04-26 20:23:02

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党管人才的杠杆效应和辐射作用,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倪禺菲发布于:2018-04-26 20:23:09
三是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孵化培育“专精特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汪玮萱发布于:2018-04-26 20:23:12
数字技术作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可以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强劲的驱动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思婧发布于:2018-04-26 20:23:48

积极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创新人才跨境流动、海外技术投资等活动,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倪禺菲发布于:2018-04-26 20:23:55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主攻方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一雪发布于:2018-04-26 20:24:04
在基础研究上要有新作为。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必须牢牢把握前沿发展态势,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超前规划布局,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汪玮萱发布于:2018-04-26 20:24:08
创新是利益分配的调整,会使参与各方产生激烈的利益博弈。社会治理再不能仅从管理学角度出发,追求所谓的行业效率,而把成本转嫁给社会。政府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核心,也要由认可社会创新,升级为引领社会创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倪禺菲发布于:2018-04-26 20:24:36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基础研究仍然薄弱。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相对不足,不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必须更加有效地集成科技资源,加快突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一雪发布于:2018-04-26 20:24:47
科学技术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与信息技术、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交汇融合。只有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倪禺菲发布于:2018-04-26 20:25:20
国家创新体系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基础,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比拼。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思婧发布于:2018-04-26 20:25:42

十九大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不仅能提高效率和发展经济,也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鑫发布于:2018-04-26 20:25:44

注重人才引进的差异化、多样性,吸引更多像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一雪发布于:2018-04-26 20:25:55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坚持将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形成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创新的转移转化,推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跃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倪禺菲发布于:2018-04-26 20:26:07
 当前,面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能力建设,系统打造我国战略科技力量。一是在重大创新领域布局国家实验室,建设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科技创新基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汪玮萱发布于:2018-04-26 20:26:34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都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庞清发布于:2018-04-26 20:26:5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鑫发布于:2018-04-26 20:28: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从富起来到强起来,首先必须是创新型的国家,才能够真正成为经济强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思婧发布于:2018-04-26 20:29:07

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涉及全球共同利益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鑫发布于:2018-04-26 20:29:27

针对大量发明专利成果的创新创业,给以政府引导的普遍的风险投资金融支持体系制度和机制创新,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鑫发布于:2018-04-26 20:30:21

基于国家高端科技成果的创新创业,给以财政和风险投资的金融支持,打造我国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构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高端引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鑫发布于:2018-04-26 20:31:02

需要创新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与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需要艰难探索和创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思婧发布于:2018-04-26 20:31:02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汪玮萱发布于:2018-04-26 20:31:26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创新驱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行程上,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战略支撑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汪玮萱发布于:2018-04-26 20:32:08
十九大报告50余次强调创新,并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建筑业企业而言,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才能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更大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徐思婧发布于:2018-04-26 20:32:19

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一雪发布于:2018-04-26 20:33:05
要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加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和柔性工作体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