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 新时代深化对外开放
二、要求:每人至少回复10条,每条10字以上
请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防范安全隐患、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卫生与健康等,与新时代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接相关,必须在这些领域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出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这与科技强国“三步走”目标高度契合。面向未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必须聚焦主要矛盾,从融入经济主战场转向全面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领域。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是未来我们的重点。”万钢表示,科技创新要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
要把人民群众的创新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调动起来,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激励大家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在决策层的大力推动下,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打造创新体系,打通“创新链”,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优化科研经费配置,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制度藩篱渐次拆除,创新战略日见成效。
只有坚持科技兴军,才能破解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成为未来战争新规则的制定者、新范式的引领者、新领域的主导者,制胜未来而不是尾随未来,打败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打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要发挥科学家精神,要鼓励企业家精神,要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还要为科研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使他们既能够心无旁骛,同时又不怕失败,勇往直前地去实现自身的目标,也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
创新驱动,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的标签,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2017年的达沃斯年会开幕式上,中国领导人为世界经济走出迷途“把脉开方”。
与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相比,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在技术路线的选择、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更宽松的环境,让奇思妙想竞相迸发。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出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这与科技强国“三步走”目标高度契合。面向未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必须聚焦主要矛盾,从融入经济主战场转向全面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领域。
在成果转化方面,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决策权,要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政策,要做好转化过程中的服务,要解决好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要注重发挥青年人的创新创业、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他们在市场当中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和需求点,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为全社会创新事业添砖加瓦。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包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
为科研人员“松绑”的核心诉求就是为了解决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这两类问题,就是要为科学家、青年人创造更大的天地和空间。
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既要强化基础研究,也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并明确提出了“五个”强国建设:即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
以科技创新防范安全风险。发挥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优势,推动社会更加安全、百姓更加便利。用科技推动精准扶贫脱贫。把最先进适用的技术教给贫困地区的农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用智力扶贫的办法。
科技推动环境污染治理。一方面要做好污染的检测、防控、处置等工作,另一方面要用新技术新产业改造替代传统“三高”产业。健康和卫生的科技创新。做好传染病防治,针对癌症、心血管病、肝炎等疑难杂症,做好预防性检测,研发现代化诊疗设备。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也需要法治的坚实保障。只有将创新型国家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持续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才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加强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培育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科学家,壮大创新型企业家队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