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 新时代深化对外开放
二、要求:每人至少回复10条,每条10字以上
请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四是在强化人才队伍源头活水上下功夫。高校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蓄水池,是一流人才聚集的高地。要坚持发挥好高校培育、输出人才的重要职能,牢牢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创新精神,推动形成平台、方向、人才、团队、成果相互融合的格局,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凌纪伟)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迈入新时代,科技创新面临哪些新使命?如何增强百姓的科技“获得感”?重大科技专项怎样更多惠及民生?如何把握未来科技发展大势?全国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对社会关切的热点话题一一作出回应。
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明确要求,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保障改善民生等各方面都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撑引领作用。
“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按照十九大要求和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万钢说,要登高望远,牢牢抓住强基础、增实力,力争在更多领域成为全球创新领跑者。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万钢说,防范安全隐患、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卫生与健康等,与新时代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接相关,必须在这些领域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
此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是未来我们的重点。”万钢表示,科技创新要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万钢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要发挥科学家精神,要鼓励企业家精神,要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还要为科研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使他们既能够心无旁骛,同时又不怕失败,勇往直前地去实现自身的目标,也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受到了中外媒体、十九大代表以及各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已然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今后社会各界持续奋斗的重大目标之一。
新时代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基础性工程,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明确要求,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保障改善民生等各方面都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撑引领作用。
创新型国家从建成到走向前列,我国拥有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很大挑战。我国有庞大的和升级中的国内需求、低成本大规模的知识型和技能型劳动大军、快速提升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强大的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日益增多的创新创业群体等优势。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