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与中国》观后感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陕科大化工易班发布于:2023-11-11 19:37:16

《安娜与中国》观后感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马帅发布于:2023-11-14 01:17:08
《安娜与中国》是一部通过以西方女性的视角来呈现中国革命的纪录片。片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斯特朗如何通过在延安看到的一切和战争*告诉世界。这不仅仅体现了她对于中国革命的深入了解和对中国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感受和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曹兵盈发布于:2023-11-14 11:34:53
《安娜与中国》的结尾有新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意味深长的删节号代替了就事论事的常规句号。斯人已逝三年后。国际友人路易·艾黎默默地翻阅安娜送给他的《千千万万中国人》这本书,扉页上赠言:“……纪念我们共同登临月亮的背面”。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历程,曾经如“月亮的背面”那样幽暗、神秘、不为人知,为了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人民与人民的中国,安娜和她的挚友锲而不舍地践行了月亮最知我的心的承诺,也做到了让世界都看到中国那段岁月的艰苦卓绝。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卫来茹钰发布于:2023-11-14 15:46:44
《安娜与中国》真实地塑造了可信、可敬、可爱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一部能引起人们感动的思考、思考的感悟到感悟的奋发的优秀纪录片。今日中国,面对世界舆论生态严峻而复杂的环境,我们多么想念并需要像斯特朗那样知华、友华的朋友。中国有“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传统。我们一定永远纪念她,记住她,学习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张天慧发布于:2023-11-14 20:25:12
“我一生中经历了三种文明:美国文明,俄国文明和中国文明。”作为一名作家,她一生在这几种文明中生活和工作过,开始是在她的家长—西雅图,后来在莫斯科住了将近30年,现在已经80岁了,住在北京。她是一位对人道,正义和光明充满追求的女性,一个行动果敢,坚决而不畏艰难的记者,一位对未来抱着美丽想象的作家,一个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的革命同情者。她最终与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结下生死与共的情缘。安娜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她向全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这些努力,这些成就,这些都是非常动人的。她为了追求正义变成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索亚妮发布于:2023-11-14 20:27:06
第一集:回首中国革命走过的那些艰苦岁月,留下了很多有关斯特朗的传奇故事。她的名字应该被历史和人民所铭记。探寻着斯特朗的人生轨迹,解读那些有关中国的文字,可以看出她对中国的情感变化,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在国际友人的支持和帮助下,领导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索亚妮发布于:2023-11-15 00:19:42
第二集:随着一次次到访中国,斯特朗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认识逐渐深入,与中国的羁绊与情感也越来越深。她的生命,1/3在美国,1/3在苏联,剩下的1/3在她称为“理想的归宿地”的中国。她将真诚的友谊热情地给予了中国人民,她坚持真理、挖掘*的精神,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李子涵发布于:2023-11-15 12:28:42
说起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这个名字,或许大多数人不是很熟悉。但说起“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大家都知道是*的著名论断。其实,这句话就是*当年在延安对斯特朗说的。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一生,经历了在美国、俄国和中国生活和工作过三分之一的时光。她不远万里,六次来中国,她的报道和著作,充满对中国的同情和挚爱,几乎包括了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安娜与中国》这部纪录片,以人物为主轴,以故事为载体,以情感为核心,以细节为重点,以真实为灵魂。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深深地感到了震撼,连外国人都这样用生命记录中国,用生命拥抱中国,我们怎能在百年未遇的大变局、大挑战的面前躺平?怎能对现实生活无动于衷?怎能不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向容容发布于:2023-11-15 13:12:53
斯特朗在苏联逮捕后被驱逐出境,无奈回到了美国。此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掀起了*的麦卡锡主义恶浪,疯狂迫害国内进步人士。禁书、禁言、禁锢“不同政见”的思想并剥夺人身自由。斯特朗早已被列入黑名单,成为被跟踪,限制和严厉打击的对象。这期间,传来丈夫突然在俄国逝世的噩耗。她身陷孤寂、无助和悲情之中。但是,中国革命充满希望的辐射力和磁性力,依然强烈地吸引和激励着她。厄运没有把她击倒,悲痛没有把她摧垮。我在《安娜与中国》的这一段真实的故事叙事中,读懂了直击灵魂的三个关键词:牵挂、信赖、等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吕安童发布于:2023-11-15 13:17:36
在中国革命走过的艰苦岁月中,留下了许多像斯特朗这样的国际友人的传奇故事,比如拉贝、白求恩、马海德等,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顾个人安危,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用西方民众能够理解、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和中国的故事,谱写了一首首国际主义之歌。与此同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国际友人这一群体仍然在发挥着独特优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吕安童发布于:2023-11-15 13:19:22
第二集纪录片《安娜与中国》以最简洁的时间线,回顾斯特朗40岁来到中国后的人生,并将她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革命足迹穿插其中,通过采访她的后人、身边的朋友、同事,力求为观众还原一个立体、鲜活、真实的斯特朗,剖析她成为革命观察家的心路历程。随着一次次到访中国,斯特朗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认识逐渐深入,与中国的羁绊与情感也越来越深,最终将自己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杨景毅发布于:2023-11-15 16:18:46
《安娜与中国》真实地塑造了可信、可敬、可爱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一部能引起人们感动的思考、思考的感悟到感悟的奋发的优秀纪录片。今日中国,面对世界舆论生态严峻而复杂的环境,我们多么想念并需要像斯特朗那样知华、友华的朋友。中国有“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传统。我们一定永远纪念她,记住她,学习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王乐夏发布于:2023-11-15 16:28:16
《安娜与中国》真实地塑造了可信、可敬、可爱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一部能引起人们感动的思考、思考的感悟到感悟的奋发的优秀纪录片。今日中国,面对世界舆论生态严峻而复杂的环境,我们多么想念并需要像斯特朗那样知华、友华的朋友。中国有“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传统。我们一定永远纪念她,记住她,学习她。 此时,我想起臧克家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又见斯特朗。真爱永不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王乐夏发布于:2023-11-15 16:29:02
作品真实而艺术地呈现*与斯特朗在窑洞畅谈后,他夜送斯特朗的故事就充满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用煤油灯照亮高低不平的小道”、“*站在小山上目送”、“车轮在延河河床溅起的浪花”、“延安上空点点星光”……见人、见事、见情、见景、见物,描述得有细节、有氛围、有情感、有意境。 作品在调动视听艺术的诸元素上是下了苦功的。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的语言形象化的处理,较生动地突显斯特朗的故事,远距离访谈在英国年近八旬的斯特朗侄孙特雷西,近距离在北京访谈曾与斯特朗共事已年近90的老人,叠加独白和旁白的多重视角真情诉说,更显得亲切和珍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王昊发布于:2023-11-15 17:29:09
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影片通过安娜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之路。影片以安娜在延安看到的一切和战争*告诉世界为线索,将中国革命的历程与斯特朗的个人经历紧密相连。这不仅让观众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外国人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和认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林蓉发布于:2023-11-15 18:53:48
生在美国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一名名气显赫的作家和记者。在她的一生中,生活在
用户头像
陕西科技大学-林蓉 2023-11-15 18:56:33

和工作在俄国与中国的时光超过了三分之一。前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蒙万才发布于:2023-11-15 19:00:58
《安娜与中国》第一集:她在苏联遭逮捕后被驱逐出境,无奈回到了美国。此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掀起了*的麦卡锡主义恶浪,疯狂迫害国内进步人士。禁书、禁言、禁锢“不同政见”的思想并剥夺人身自由。斯特朗早已被列入黑名单,成为被跟踪,限制和严厉打击的对象。这期间,传来丈夫突然在俄国逝世的噩耗。她身陷孤寂、无助和悲情之中。但是,中国革命充满希望的辐射力和磁性力,依然强烈地吸引和激励着她。 我顿时想起海明威的话:“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成为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有理想的斯特朗是坚强的。厄运没有把她击倒,悲痛没有把她摧垮。我在《安娜与中国》的这一段真实的故事叙事中,读懂了直击灵魂的三个关键词:牵挂、信赖、等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白睿文发布于:2023-11-15 19:01:37
《安娜与中国》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它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也呈现了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勇气以及人生成长与价值观念的转变。这部影片使我更加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也启发我在生活中要更加开放、包容地看待世界和自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林蓉发布于:2023-11-15 19:10:35
生在美国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一名名气显赫的作家和记者,她生活和工作在俄国与中国的时光占了其人生的三分之一。前有马可波罗因向往拥有无数古老传说的中国而不远万里游历一趟,后有安娜不畏艰辛,长期跋涉于当时还在贫困苦难战乱的中国。她同中国人民以及当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等不同凡响的故事成就了她充满对中国的同情和教爱的报道与著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郭彦发布于:2023-11-15 19:30:10
这部纪录片是值得观看的,安娜她的人生有1/3在美国,1/3在苏联,1/3奉献给她称为“理想的归宿地”的中国。她的名字流淌在中国的历史中流传至今,一位进步的作家与记者。她的一生与中国相知相遇相随,最终她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相连。虽然未在中国出生,但她值得我们尊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王明鑫发布于:2023-11-15 19:59:35
《安娜与中国》真实地塑造了可信、可敬、可爱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一部能引起人们感动的思考、思考的感悟到感悟的奋发的优秀纪录片。今日中国,面对世界舆论生态严峻而复杂的环境,我们多么想念并需要像斯特朗那样知华、友华的朋友。中国有“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传统。我们一定永远纪念她,记住她,学习她。 此时,我想起臧克家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又见斯特朗。真爱永不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马艺红发布于:2023-11-15 20:12:47
《安娜与中国》分成“寻路”和“归宿”上、下两集。我认为是对斯特朗人生的准确、鲜明、生动的思想和艺术的高度概括、归纳和提炼。 值得点赞的是编导对“再现”的清醒把控,没有模仿或追求“剧情片”的套路。依然坚守“真、信、活”的中国传记文化的原则,坚持“内容为王”的纪录片的本真、本色与本质,将古老的传统文化同现代传媒的多元化手段生动地嫁接、组合、优化与融合。 作品将斯特朗著作的文字所具有的岁月的沉淀性、保鲜性、静态可读性变成动态影像的直观性、互动性和沉浸性以及代入感和故事性。 中国革命真实史料铺垫、关联、烘托出的典型环境,凸显了斯特朗这个典型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为的生命的历程和心灵的轨迹。 作品远离说教煽情的宣传味。 力求烟火味、人情味、泥土味,贴近世事人性、人情、人心。 没有把人物脸谱化、标签化、理想化、娱乐化;力求个性化、情感化、生活化、立体化。 《安娜与中国》以人物为主轴,以故事为载体,以情感为核心,以细节为重点,以真实为灵魂。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马艺红发布于:2023-11-15 20:16:51
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历程,曾经如“月亮的背面”那样幽暗、神秘、不为人知,为了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人民与人民的中国,斯特朗和她的挚友锲而不舍地践行了月亮最知我的心的承诺。 许多年轻人看了《安娜与中国》播放后,被斯特朗穿过悲和喜,越过生和死地深爱中国的真实故事,感到惊叹和震动。他们动情地说:连外国人都这样用生命记录中国,用生命拥抱中国,我们怎能在百年未遇的大变局、大挑战的面前躺平?怎能对现实生活无动于衷?怎能不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 此时,我想起臧克家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又见斯特朗。真爱永不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王雨夏发布于:2023-11-15 20:40:27
《安娜与中国》:回首中国革命走过的那些艰苦岁月,留下了很多有关斯特朗的传奇故事。她的名字应该被历史和人民所铭记。与此同时,探寻斯特朗的人生轨迹,解读那些有关中国的文字,剖析她对中国的情感变化,对我们研究中国革命史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在国际友人的支持和帮助下,领导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王明鑫发布于:2023-11-15 21:36:54
两集纪录片《安娜与中国》以最简洁的时间线,回顾斯特朗40岁第一次来中国后的人生,并将她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革命足迹穿插其中,通过采访她的后人、身边的朋友、同事,力求为观众还原一个立体、鲜活、真实的斯特朗,剖析她成为革命观察家的心路历程。随着一次次到访中国,斯特朗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认识逐渐深入,与中国的羁绊与情感也越来越深,最终将自己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回首中国革命走过的那些艰苦岁月,留下了很多有关斯特朗的传奇故事。她的名字应该被历史和人民所铭记。与此同时,探寻斯特朗的人生轨迹,解读那些有关中国的文字,剖析她对中国的情感变化,对我们研究中国革命史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 在国际友人的支持和帮助下,领导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黄涛发布于:2023-11-15 23:30:05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成为我们最强壮的地方”。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1885-1970)美国著名的进步女作家和记者。她一生六次来到中国,撰写了七本关于中国的著作和大量文章,用手中犀利的笔传播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就。有理想的斯特朗是坚强的。厄运没有把她击倒,悲痛没有把她摧垮,从青春芳华到耄耋之年,她毕生追寻理想中国和中国理想,斯特朗与中国是共燃理想之火,正是有着这样正义的国际友人,共产主义事业才能欣欣向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梁卓立发布于:2023-11-15 23:38:04
《安娜与中国》第一集展示了俄罗斯女孩安娜初到中国的生活。安娜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她努力学习中文,积极与当地人交流,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在旅途中,她参观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品尝了地道的中国美食,还体验了一些中国传统活动。 第一集中,安娜与中国朋友的友好互动,让我感受到了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该片也展示了中国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让我对祖国的热爱更加深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梁卓立发布于:2023-11-15 23:59:15
安娜与中国》第二集展示了俄罗斯女孩安娜在中国各地体验中国文化的场景。安娜参观了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品尝了地道的中国美食,还学习了太极拳、书法等传统技艺。 在观看第二集时,我深感安娜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她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与当地人交流,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她的真诚友好,也让她收获了许多中国朋友的友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姬海洋发布于:2023-11-16 08:19:57
《安娜与中国》真实地塑造了可信、可敬、可爱的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一部能引起人们感动的思考、思考的感悟到感悟的奋发的优秀纪录片。今日中国,面对世界舆论生态严峻而复杂的环境,我们多么想念并需要像斯特朗那样知华、友华的朋友。中国有“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传统。我们一定永远纪念她,记住她,学习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寇澳湘发布于:2023-11-16 14:17:07
《安娜与中国》描述了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不远万里先后来到中国采访和报道,从中可以看到斯特朗对中国的热爱,在国内动荡时斯特朗来中国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她目睹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叛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她切身感受到中国革命者宁死不屈、信仰不变的精神血脉。大革命失败了,但中国农民运动的不灭的地火在运行。 从青春芳华到耄耋之年,她用毕生去追寻理想中国和中国理想,斯特朗与中国是共燃理想之火。为了给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边走边写边报道,也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兴起和艰难但不放弃的历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陕西科技大学-颜子恒发布于:2023-11-16 15:03:02
安娜与中国是一部特殊的纪录片 以西方人的角度进行了撰写,更加客观
用户头像
陕西科技大学-颜子恒 2023-11-16 15:04:15

让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加看清楚祖国的伟大,有了更多荣誉感和归属感,让我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并且投身于为祖国发展效力中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