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律(朝二)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班林冰发布于:2018-01-05 09:51:00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吉尔兹曾提出著名论断:“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试图从地理、宗教、民情、风俗中追寻法的精神。虽然他们都没有洞悉法最终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经济物质条件,但是,从德与法的关系来说,一个民族的德性惯习的确极大地影响到法的内容与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德与法相互交融,德乃人们心中之法。因而,要建构具有高度主体性意识的法治中国,也就必须培育和践行当代中国人的德性生活。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班林冰发布于:2018-01-05 09:53:15
朝二班林冰1760211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班林冰发布于:2018-01-05 09:53:53
朝二班林冰1760211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循环无穷。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相对分离,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任乐发布于:2018-01-05 09:54:58
朝语二班 任乐 1760226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浩月发布于:2018-01-05 09:55:16
1760216 朝语二班 王浩月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具体地说,一是通过教育和教化,将法治观念和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加强多层次的普法宣传教育;二是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增加面向基层的法律服务供给,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真实地感受到法的存在;三是引导广大民众善于利用法律化解矛盾和维护正当权益,享受懂法、守法成果,感受法治阳光,从而认同法律蕴涵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如此,法律将不只是纸上的条文,而成为每一个公民内心的信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班林冰发布于:2018-01-05 09:55:18
朝二班林冰1760211道德是非强制性的,主要依靠社会的舆论起作用;而法制是强制性的,通过国家强制力起作用。不过它们都有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作用,可以说是为达到同一目的的两种不同手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渝雯发布于:2018-01-05 09:55:49
朝语2班 黄渝雯 1760212 法律与道德都是用于约束行为,一个是自我约束,一个是他人约束,相辅相成,让社会变得更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任乐发布于:2018-01-05 09:55:58
朝语二班任乐1760226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是道德的体现,道德并不都是法律,但法律必须是合乎一定的道德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浩月发布于:2018-01-05 09:56:19
朝语二班 王浩月 1760216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循环无穷。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相对分离,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当然,也应当看到,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加快,经济转轨加速,社会矛盾加剧,道德失范、人心浮躁、物欲盛行,社会治理任务艰巨。在此情势下,在分析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看到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同时,充分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对法治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浩月发布于:2018-01-05 09:57:14
朝语二班 王浩月1760216“法主德辅”绝非否定道德的作用,而仅仅是指在治国方略的层面上,法治更适合作为主体,也更应该成为主体,而以德治国是建构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战略。换句话说,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互为支撑的结合,也是主次有序的结合。法治是良法之治,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但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并不止步于此,而是为了最终获得更高层次的复归,形成良法善治的辩证统一体。可见,道德与法律从历史上的浑然一体,到近现代的相对分立,再到与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相辅相成,是一个“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在不断扬弃中获得“统一”的升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任乐发布于:2018-01-05 09:57:20
朝语二班任乐1760226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蕾发布于:2018-01-05 09:57:23
1760224 朝语2班 张蕾 道德,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对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人通过善恶规范、准则、义务、良心等形式,来规范和约束其行为的一种准则。它是关于是非、荣辱、善恶、美丑等观念、规范和原则的总和,本身不具有强制力,但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主要依靠社会舆论评价、风俗习惯和内心良知来保证实施并发挥效用。道德属于精神范畴,是社会意识中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法律,是由一定政治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用以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总和。较之道德,法律具有强制力,它的实施主要依靠外在的强制力迫使人们去遵守,如果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其产生和发展受制于一定的条件,是随着国家和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整个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浩月发布于:2018-01-05 09:59:00
朝语二班 1760216 王浩月法治乃良法之善治,是良善之人看待、处理天人关系和人人关系的一种人类高级形态,是寓德于法的治国方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杰发布于:2018-01-05 09:59:53
1760205 朝语二班 高杰    道德的概念: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是起源: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3.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 4.社会的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道德的产生从可能转化为现实。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道德的功能:1. 道德的认识功能2. 道德的调节功能3.道德的教育功能。道德的作用:1.道德能够形象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3.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浩月发布于:2018-01-05 09:59:54
朝语二班 1760216 王浩月 如林毓生所言,我们应当试图寻找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把一些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符号与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使经过改造的符号与价值系统变成有利于变迁的种子,同时在变迁的过程中继续保持文化的认同。”自然,法律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必须在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也同样必须经历实践的验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杰发布于:2018-01-05 10:00:35
1760205 朝语二班 高杰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1.本质: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一致的,两者都属于同一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并有相同的经济基础缩略定;两者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两者都体现相同的阶级意志和共同的历史使命。2.历史:都是一方面借助本阶级的道德来为他们的法律规范及其实施进行辩护,另一方面有借助本阶级的法律来维护和推行他们的道德。3内容:两者都是社会规范,都是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他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4.作用:两者互相补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靳玉琨发布于:2018-01-05 10:00:49
朝语二班 靳玉琨 1760203法的可诉性还意味着争端和纠纷解决的终局性和最高权威性。道德不具有可诉性,主要表现为无形的舆论压力和良心谴责,且舆论的评价或谴责往往是多元的。三、当法和道德发生冲突时,我感到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因为,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如果突破这个“道德”的底线,社会秩序将荡然无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蕾发布于:2018-01-05 10:01:00
朝语2班 张蕾 1760224从表现形式上看,法律表现为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国家认可的习惯;而道德则是一种意识形态、观念的东西。 从调节的层面来看,思想道德涉及主要是个体观念和意识形态层面的问题;法律涉及主要是人们行为层面的问题。 从调节方式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主要依据个体内在的要求和信念起作用,是一种“软调控”,法律是通过强制性的外在控制发生作用,是一种“硬控制”。 从调节范围来看,思想道德涉及范围更为广泛,相对模糊;法律作用的范围较为具体,十分明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卢昕荃发布于:2018-01-05 10:01:01
朝语二班 1760206 卢昕荃 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 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 觉遵守的。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 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 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杰发布于:2018-01-05 10:01:07
1760205 朝语二班 高杰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1.起源和发展:道德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同步的,而法律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阶段的产物,2.形成方式: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运用国家的权力,由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和权限制定或认可的,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物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养成,自发形成的,一般不许抓业人员和机构去定制,颁布。3.表现形式: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中,通过人的言行表现出来其规范往往比较概括,笼统和抽象,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如宪法,法律,法规,它是对权利、义务的规定,一般明确而具体。4.实施方式: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实施,法律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法律是有国家制定,并有国家强制执行。5.调整范围:道德调整范围涉及社会关系各个领域和所有方面,法律只调整重要的社会关系,法律主要作用于人的外部行为,道德主要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依德治国: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未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以社会主义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的道德体系,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的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需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浩月发布于:2018-01-05 10:01:10
朝语二班 1760216 王浩月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马锦榕发布于:2018-01-05 10:01:31
朝语二班 马锦榕 1760207法律和道德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两大民议主题,是社会的焦点所在,法律是约束,道德是良知,都是为了建设美好的社会,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所以大家遵守法律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是有必要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卢昕荃发布于:2018-01-05 10:01:43
朝语二班 1760206 卢昕荃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 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 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 道德的培养,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 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靳玉琨发布于:2018-01-05 10:02:03
朝语二班 靳玉琨 1760203 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在一些情况下是成立的:当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基本一致时,由于法治原则要求法律条文必须具体、可操作,并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即“不能强人所难”,那么相对更抽象、更宽泛、要求更高的道德来说,法律看起来就是底线。但如果法律和道德如前述的情况发生明显冲突时,“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就不再成立。需要说明的是,道德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但和法律变化的速度不一定同步,所以相对法律既会有滞后也会有超前的情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蕾发布于:2018-01-05 10:02:06
朝语2班 张蕾 1760224 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 思想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了保障,思想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卢昕荃发布于:2018-01-05 10:02:30
朝语二班 1760206 卢昕荃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 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 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 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 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 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 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马锦榕发布于:2018-01-05 10:02:48
朝语二班 马锦榕 1760207 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靳玉琨发布于:2018-01-05 10:03:11
朝语二班 靳玉琨 1760203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浩月发布于:2018-01-05 10:03:34
朝语二班 1760216王浩月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任宇昕发布于:2018-01-05 10:06:28
朝语二班 任宇昕 1760204 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马锦榕发布于:2018-01-05 10:07:16
朝语二班 马锦榕 1760207 法制与道德都是属于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两者在功能上互相补充、协调,对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其地位,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有巨大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