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日二)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雨佳发布于:2018-01-05 09:50:18
人无德不立,国无法不治。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对于社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两种重要的调整机制,共同维护人类社会关系稳定、和谐发展。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 希望各位同学踊跃发言!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侯雨佳发布于:2018-01-05 09:51:42
日二 1762201 侯雨佳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应钰雯发布于:2018-01-05 09:59:15
日语2班1762211应钰雯 在我看来,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法律是道德的基础,为道德的实施或是说形成做铺垫,有的人因为如今社会的问题诸多总是不敢实施有道德的行为,法律的出现使人们能够放心的有道德。道德也是法律的标准,准确的说,我认为法律是依据良好道德的底线建立起来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嘉慧发布于:2018-01-05 10:00:41
日2 1762226 李嘉慧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嘉慧发布于:2018-01-05 10:02:12
日2 1762226 李嘉慧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嘉慧发布于:2018-01-05 10:03:46
日2 1762226 李嘉慧 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要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要坚持严格执法,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要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蔡佳丽发布于:2018-01-05 10:04:38
日语2班 1762210 蔡佳丽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蔡佳丽发布于:2018-01-05 10:05:37
日语2班 1762210 蔡佳丽 、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蔡佳丽发布于:2018-01-05 10:06:09
日语2班 1762210 蔡佳丽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邹莉发布于:2018-01-05 10:06:15

日语二班  邹莉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与法律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公民的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也维*律的实行,使得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得到飞跃式发展。道德是为了让人们更好更协调生活而形成的。道德没有强制性。而法律的进步规范又引发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钱怡发布于:2018-01-05 10:06:18
日语2班 1762208 王钱怡道德这种带有一定约束性的规范它的作用范围比法律更大,而法律虽然具有强制性,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两者其实需要互补,共同存在在一个社会中,才会更好的管理各式各样的人跟事务,法律的约束内容其实与道德规范是一致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蔡佳丽发布于:2018-01-05 10:06:49
日语2班 1762210 蔡佳丽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钱怡发布于:2018-01-05 10:07:48
日语2班 1762208 王钱怡法律是以强制力为保障,被约束着必须无条件服从 道德则以人的自觉性为保障,是否遵守取决与个人的自觉,没有强制力为后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应钰雯发布于:2018-01-05 10:09:17
日语2班1762211应钰雯 就像我刚才说的,中国现在强调法治就必须弄清道德与法的关系,法治的关键在“法制”,法制是建立在某种意识形态和社会理想基础之上的,而意识形态的主要内涵就是道德,所以我认为“道德”永远高于“法律”,是立法的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思佳发布于:2018-01-05 10:09:40
日语二班 1762207 王思佳新的时代新的使命,历史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适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命题,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法治成为当今时代的至高“德性”。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吉尔兹曾提出著名论断:“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试图从地理、宗教、民情、风俗中追寻法的精神。虽然他们都没有洞悉法最终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经济物质条件,但是,从德与法的关系来说,一个民族的德性惯习的确极大地影响到法的内容与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德与法相互交融,德乃人们心中之法。因而,要建构具有高度主体性意识的法治中国,也就必须培育和践行当代中国人的德性生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邹莉发布于:2018-01-05 10:10:19

日语二班  邹莉

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是交叉关系。有些行为既是违反法律的又是违反道德的,而有些行为不违反法律但违反道德,还有些行为违反法律但并不违反道德。然而道德又为法律做了补充,并且法律和道德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思佳发布于:2018-01-05 10:10:45
日语二班 1762207 王思佳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钱怡发布于:2018-01-05 10:11:26
日语2班 1762208 王钱怡 一个一记者雨中拍行人落坑。很多人指责这名记者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有不少人说他是很敬业的。 事实上,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如果当时这名记者选择仅仅立一个牌子在坑边了事,那么知情者大概又要指责说他了。要评价一种方法的运用是否正确和合理,我以为,应当以结果的实现情况为标准,无疑,这名记者雨中等候很多小时的报道引起了极大反响结果要比仅仅立一个牌子明显的多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思佳发布于:2018-01-05 10:11:31
日语二班 1762207 王思佳 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循环无穷。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相对分离,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当然,也应当看到,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加快,经济转轨加速,社会矛盾加剧,道德失范、人心浮躁、物欲盛行,社会治理任务艰巨。在此情势下,在分析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看到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同时,充分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对法治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应钰雯发布于:2018-01-05 10:11:42
日语2班1762211应钰雯 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复杂,说到法律还得关注到法治法治和道德一样都需要人人平等的环境,谁也不能有不被法律约束的特权,司法公平同样是需要监督和制度诱导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冠男发布于:2018-01-05 10:12:26
日语二班 1762202 李冠男 习*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冠男发布于:2018-01-05 10:13:54
日语二班 1762202 李冠男 法律和道德关系,浅显来说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法律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公序良俗原则。 简单解释一下公序良俗原则,大概就是维护公共指数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还有一般的道德良好风尚。 有过一个案例大概是二奶拿着遗嘱索要财产但是法院最终没有判给二奶,还是把遗产判给了原配。这其实是违背我国《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三款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从判决结果来说是不符合当时的法律发条的的,违背立遗嘱人的意志的,但还是按照我们所说的公序良俗原则给判的原因一部分来说可以说是为了符合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标准底线,也就是道德。这个结果既可以说是道德裹胁了法律,却也可以用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公序良俗原则自圆其说。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45693/answer/242916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应钰雯发布于:2018-01-05 10:15:44
日语2班1762211应钰雯 社会整体价值观水平,道德水平越高,权利越平等,法的作用就越小,法律惩罚很少被使用,主要依靠大家推崇,鄙视,相互抑制来维护就行了,这体现出一种整体的智慧水平。人们越愚昧就越需要法律,法律就越要细,越需要惩罚。共识越高,越先进的意识形态,越完善的社会理想产生越好的法律,是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效率的,先进的社会制度,代表社会的进步。越好的制度,法律,监督管理的成本越低,惩罚用得越少。而坏的制度是用落后的意识形态建立的制度,认同度低,只能用惩罚来维护,管理陈本高,效率低。认同度低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法不制众的局面,社会潜规则盛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冠男发布于:2018-01-05 10:16:03
日语二班 1762202 李冠男 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 思想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了保障,思想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冠男发布于:2018-01-05 10:16:37
日语二班 1762202 李冠男 从表现形式上看,法律表现为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国家认可的习惯;而道德则是一种意识形态、观念的东西。 从调节的层面来看,思想道德涉及主要是个体观念和意识形态层面的问题;法律涉及主要是人们行为层面的问题。 从调节方式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主要依据个体内在的要求和信念起作用,是一种“软调控”,法律是通过强制性的外在控制发生作用,是一种“硬控制”。 从调节范围来看,思想道德涉及范围更为广泛,相对模糊;法律作用的范围较为具体,十分明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邢雪琪发布于:2018-01-05 10:16:59

日语2班 1762203 邢雪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道德和法律都是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的“规矩”,前者从精神上衡量,后者在现实中评判。

因为有这二者的存在,我们才得以在相对稳定、有序的社会中生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冠男发布于:2018-01-05 10:17:16
日语二班 李冠男 1762202 思想道德与法律虽然在知识层面有区别,在规范层面有相通,但他们在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结构上,是一体的。个体素质由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组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诗映发布于:2018-01-05 10:17:23

日语二班 1762215 黄诗映

如果法律变成了和伦理道德一样的“善恶标准”去看待万事,这个世界就会充满争吵和血腥。

正因为这个世界五彩缤纷,人性复杂多变,道德没有标准,善恶扑朔迷离,真相易于伪装。
人类才在数千年的文明演变发展中,明白了真真的铁则:依法治国——法律至高无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诗映发布于:2018-01-05 10:19:14

日语二班 1762215 黄诗映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邹莉发布于:2018-01-05 10:19:32

日语二班 邹莉

 道德和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不同的范导和调节作用,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维护、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支持、相互补充。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一定程度上说法律是传播道德的途径之一。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有些在法律上未涉及的领域在道德规范中又做出规定。这样一来就为法律做了补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诗映发布于:2018-01-05 10:23:10

日语二班 1762215 黄诗映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