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畅所欲言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201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随着我国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
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放开政府看得见的手,用好市场看不见的手。如改革企业登记制度,前三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习*在2013年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过,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
新常态意味着要开创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两年多来,环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目标,我们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战略安排,其中,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无疑居于中心位置。
中国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要“激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要“补短板”,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是要“强实体”,把该给的政策给足,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
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关于经济新常态会有些错误的认识,有的人讲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说中国经济不行了,一路下滑,我们说这个观点不正确。中国经济现在确实面临着一些下行压力,但是我们有能力稳定在一个合理区间,稳定在“中高速”不能叫下滑。
“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和重要定义,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着决定性意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整体面貌和未来趋势,面对新常态,要有冷静的心、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所以我们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整个中国提出一个很大的问题,适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才能引领新常态。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立足于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路透社的报道说,在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正在追求放缓“但更高质量的增长”。韩联社也认为,中国致力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变为依靠内需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换到目前的中高速增长。宁吉喆表示,过去4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为7.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我国11.2万亿美元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仍然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是新常态下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说,中国经济放缓速度,很大程度是一种自觉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这不仅是对外需减弱的新回应,而且是一剂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药方”。法国经济学家兼历史学家尼古拉·巴韦雷也认为:“中国的温和减速远不是风险,反而对自身以及对全球经济都是积极的。”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