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 林柏豪 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林柏豪发布于:2017-11-16 16:09:49

请大家畅所欲言

点赞 (0) 回复
2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丁家欣发布于:2017-11-16 18:56:22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2014年以后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翟应佳发布于:2017-11-16 18:57:30

他分析说,进入新常态后,由于总量规模大,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降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不会减弱。同时,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这对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和健康发展都有重大的正面效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姚锦琴发布于:2017-11-16 18:57:43

进入新常态后,由于总量规模大,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降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不会减弱。同时,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这对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和健康发展都有重大的正面效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丁家欣发布于:2017-11-16 18:58:27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2014以后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丁家欣发布于:2017-11-16 18:59:38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2014以后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兰发布于:2017-11-16 18:59:41

经济新常态就是在找准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高质量无水分的GDP高速可持续增长,即我们讲的“调结构稳增长”。为了实现调结构稳增长的目标,政府实行常态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要的,不能把我国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混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周期性的“刺激经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丁家欣发布于:2017-11-16 19:00:28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佳欣发布于:2017-11-16 19:01:55

第三,要勇于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尽管我国经过30多年的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相对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做出了总体部署,关键是要加以落实。应对新常态必须向体制改革要红利。要通过改革,使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趋于现代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成员。信息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唯一法门利器,既要鼓励自主科技创新,又要注意引进和利用世界科技创新成果,信息技术、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利用等均是重要突破方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姚锦琴发布于:2017-11-16 19:02:18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就要为创新拓宽道路,就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翟应佳发布于:2017-11-16 19:02:28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变化的不只是政策导向、产业布局和官员心态,还有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一些折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数据悄然发生了改变,加减之间,不乏新的亮点,也纠正和颠覆了影响长久以来人们的认知偏差与理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丁家欣发布于:2017-11-16 19:02:36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佳欣发布于:2017-11-16 19:02:41

第四,要继续挖掘人口红利,创新利用人才红利。尽管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在加重,我国人口红利正在衰减。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逐步提高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劳动参与率、逐步提高总和生育率(如单独二孩政策)等措施,拉长人口红利释放期,减小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另外,在现有人口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如企业改革,人员流动和教育培训等,充分挖掘、培养和形成人才优势,开发和利用人才红利,即“人口质量红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陶佳欣发布于:2017-11-16 19:03:48

第五,要以不断改善民生作为我们的政策目标。应对新常态,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重要的前提是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方法之一就是要保证在经济发展和推进体制改革时,能够使民生不断得到改善。当然,福利的刚性又从另一个方面要求我们,这种改善必须是渐进和可持续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一然发布于:2017-11-16 19:04:12

毫无疑问,在这一轮长周期中,中国将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以及其他治国理政的新战略,已为我们制定了进行新一轮改革的完备纲领。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前行,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一然发布于:2017-11-16 19:05:11

外需是支撑我国三十多年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外部需求萎缩将成为常态化,这种变化将带动我国经济增长转向常态化的中高速阶段。11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秦元海发布于:2017-11-16 19:05:28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一然发布于:2017-11-16 19:05:43

要更加精心地应对社会矛盾。过去积累的一些矛盾,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会逐步凸显出来,而作为托底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手段还相对比较滞后。因此,面对各种社会矛盾我们必须更加精心地应对,以免因小酿大,因局部而失全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丁家欣发布于:2017-11-16 19:06:01
习*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翟应佳发布于:2017-11-16 19:07:00

在经济性常态理论中,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一然发布于:2017-11-16 19:07:07

要以不断改善民生作为我们的政策目标。应对新常态,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重要的前提是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方法之一就是要保证在经济发展和推进体制改革时,能够使民生不断得到改善。当然,福利的刚性又从另一个方面要求我们,这种改善必须是渐进和可持续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一然发布于:2017-11-16 19:07:46

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要爬坡过坎,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姚锦琴发布于:2017-11-16 19:08:18

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秦元海发布于:2017-11-16 19:26:34

还有时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志豪发布于:2017-11-16 19:37:29

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志豪发布于:2017-11-16 19:38:00

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志豪发布于:2017-11-16 19:38:31

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1-2]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志豪发布于:2017-11-16 19:39:03

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志豪发布于:2017-11-16 19:39:32

够促进发展的可持续的高速增长是经济新常态的追求目标。把减速和高效划等号、高速和低效划等号、GDP高速增长和经济过热划等号,把经济新常态定义为减速增效、增长速度降温是错误的;人为降低增长速度将导致“滞涨”的严重后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志豪发布于:2017-11-16 19:40:05

经济新常态就是在找准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高质量无水分的GDP高速可持续增长,即我们讲的“调结构稳增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志豪发布于:2017-11-16 19:40:37

为了实现调结构稳增长的目标,政府实行常态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要的,不能把我国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混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周期性的“刺激经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 5 6 7 8 9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