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 朱泓锦 关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泓锦发布于:2017-11-09 17:32:26

一会,各位随意打造

点赞 (0) 回复
1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公安学院-沈骄阳发布于:2017-11-09 18:47:42

清除各种障碍,让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核心是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突破创新链阻断瓶颈。1621216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嘉仪发布于:2017-11-09 18:48:54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和统一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构架基本建成,适应创新创业的环境全面改善,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要素、创新企业、创新组织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茅,重要科技领域和重大产业领域涌现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科技进步贡献率全面提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余震宇发布于:2017-11-09 18:49:18

众所周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的基石,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实体经济体系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目的。纵观世界,一些著名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所以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雄厚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基础;反过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又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持续动力。例如,硅谷的创新繁荣就与其早期的国防工业息息相关,一方面国防工业为硅谷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最初的资金支持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硅谷地区主导产业不断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嘉仪发布于:2017-11-09 18:49:29

再用10年时间,着力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在服务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中发挥枢纽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公安学院-沈骄阳发布于:2017-11-09 18:50:02

改变部门各自分钱分物的管理办法,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综合协调政府各部门科技投入专项资金,建立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项目投入管理和信息公开平台,调整优化现有各类科技计划(专项)。1621216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满发布于:2017-11-09 18:50:14
第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这些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分布全市,可以为创新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助推创新创业种子在全市各处开花结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虎年发布于:2017-11-09 18:50:33
科学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国家经济实力提升的必要途径,国家注重科学创新,是一种机遇,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能够建设成为一所科学创新的城市,也是对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余震宇发布于:2017-11-09 18:51:51

上海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曾经拥有许多令全国人民无比骄傲的民族工业品牌和工业产品,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在大量引进外资的浪潮中,这些民族工业企业相继被吞并或关闭,工业品牌丧失殆尽。目前,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已退居全国各省市12位之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不断弱化成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短板。新世纪以来,随着商务成本的不断攀升,上海过于强调“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导向,对传统制造业优势和优秀工业品牌的丧失没有保持应有警觉,以至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面临“空心化”困境。而且,实体经济中的外资比重过大,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外技术依赖严重,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不足30%。而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欠佳。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上海仅有19家,而且以贸易类、批发类企业居多;而近邻的浙江和江苏上榜企业分别多达138家和98家,且均以制造业为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林嘉政发布于:2017-11-09 18:52:18

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并不低,但带动社会投入不够。2012年上海市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达到5.9%,北京市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为4.2%,而北京全社会科技支出量远超上海。2012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4.4%。同时,要防止把科创中心建设当成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速度工程,当成是重大工程与项目的叠加;防止在体制机制未有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传统的分钱分物的模式再度重演;防止把科创中心建设理解为是要在与兄弟省市争资源抢项目中胜出一筹的招商引资大战;防止在风起云涌的创客中心建设成为房地产商、资本玩家的概念资源;防止政府忽视对存量资源的结构改造而一味上新的项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虎年发布于:2017-11-09 18:52:26
另外上海大学密集,具备着良好的科学创新条件和人才,能够更好的利用好这些资源,也是更好的发展机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林嘉政发布于:2017-11-09 18:53:05

路径之二,创新科研体制,提高科研投入效率。深圳过去数十年,在一个建市之初只有两个工程师的城市实现了高科技产业的整体跃进,诞生了华为、腾讯、中兴、迈瑞、比亚迪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明星企业,PCT国际专利数量连续9年居国内城市之首。过去几十年,中国创新的制度设计基本上采用了“成果转化”的路径模式,深圳依靠“需求拉动”的模式,创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在人们推崇深圳模式时候,深圳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布局源头创新,实现“需求拉动”和“成果转化”并举的双引擎创新驱动战略。利用“民办非企”的公益性组织作为源头创新的组织实施主体,选择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针对性的布局,很快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型科研机构。如华大基因研究院、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国创新能源研究院以及大疆科技、超多维等公司等,并在短短几年内迸发出巨大能量的典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余震宇发布于:2017-11-09 18:53:52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持续繁荣和强大。一方面,要聚焦产业前沿技术,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研发服务业等新的服务型制造业态。另一方面,要加快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尽快启动“上海制造”工程,复兴传统优势产业,重整上海制造业的辉煌,让上海的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影响全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嘉仪发布于:2017-11-09 18:54:01

基本形成较强的集聚辐射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重要创新成果转移和转化能力、创新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初步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最具活力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虎年发布于:2017-11-09 18:54:25
上海地处我国沿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能够更好的与外界交流,与国际接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公安学院-沈骄阳发布于:2017-11-09 18:54:43

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推进政事、政企分离,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分类管理体制。扩大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权和个人科研课题选择权,探索研究体现科研人员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制度。对前沿和共性技术类科研院所,建立政府稳定资助、竞争性项目经费、对外技术服务收益等多元投入发展模式。探索建立科研院所创新联盟,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支撑,组织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化协同攻关。1621216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林嘉政发布于:2017-11-09 18:55:01

2007年华大基因研究院在深圳成立,现在已成为全球生命科技领域具备引领作用的科研机构,连骄狂的美国人也关注着华大的一举一动;华大基因是基因测序能力和基因组学研究全球最强的科研机构。2010年成立的光启研究院,已在超材料领域,掌握全球的85%基础核心专利。光启团队在4年时间内,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成果,他们在空间科技、光子技术领域的颠覆式创新开启了全新的产业空间。华大、光启的快速发展得到深圳市政府的高强度投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余震宇发布于:2017-11-09 18:55:33

科技创新包含了科学研究和创新两个子过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研活动的目标是探寻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律以及创造和发现之前不存在的新技术。创新则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价值市场化、商业化以获取经济回报的过程。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研和创新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都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但需要区别对待、差别管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林嘉政发布于:2017-11-09 18:56:22

对民办源头创新机构的资助关键在于以下三点:第一,团队从事的领域是不是国家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是否能够拉动起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团队是否用正确的方式高效率工作;第三,团队自身是否具备国际一流团队的能力。民办科研“养事不养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虎年发布于:2017-11-09 18:56:34
同时,上海具备浓厚的科研氛围,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以及良好的奖励机制,能够更好的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嘉仪发布于:2017-11-09 18:56:37

总体要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中央要求,把握好“五个坚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秦元海发布于:2017-11-09 18:56:43

上海在城市经济积聚的存量,包括资本存量、人才存量上,毫无疑问,必须担当起科技进步的排头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满发布于:2017-11-09 18:57:09
杨雄说,在科创中心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还有不少困难要克服,不少障碍要跨越。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创新科技体制机制,调整一批政策举措,突破一批制度性瓶颈,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创新要素需要流动,不流动产生不了新技术、新产业。当前政府对创新活动管得仍然太多,制约了创新创业主体的活力,必须作出大的调整。上海要减少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管制。最大限度取消企业资质类、项目类行政审批事项,放宽新业态、新产业的市场准入。同时,对必须保留的审批事项,全部向社会公开,没有公开的不得再实施行政审批。要建立健全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的体制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政策环境。健全企业主体的创新投入制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林嘉政发布于:2017-11-09 18:57:31

最后,综合运用技术预见,提出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布局一批体现21世纪最新理念的前沿技术。考虑上海原来的科技基础,至少有几个方面上海在国内是靠前的:生命科学和医学、高端制造业、基础材料等。上海应重点支持在这些领域里面成立有代表性的、开放的、面向产业的技术平台。北京有发达的物联网,深圳有通讯产业支撑,上海可以先从自主品牌汽车和大飞机等产业着手,打造科创型重点企业,寻求世界影响力。这些年上海在生物技术研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是由于生物技术培育期过长,目前还不能对上海经济产生足够的影响,目前应更多依靠对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网络技术研发,着重研究各种传感器产业、微创医疗产业、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能家居、门户/搜索、物联网、智能移动投影机、智能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和3D打印技术等,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虎年发布于:2017-11-09 18:58:23
上海能够吸引来更多的科研人才以及优秀的科研公司,想要建设科学创新中心城市相比于其他的城市,较为容易一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嘉仪发布于:2017-11-09 18:58:59

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推进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推动科技应用和创新成果产业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突出难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公安学院-沈骄阳发布于:2017-11-09 18:59:02

健全鼓励企业主体创新投入的制度。积极贯彻国家有关要求,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调整目录管理方式,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落实国家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投资的相关税收支持政策。实施国家调整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条件限制的规定、允许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享受投资抵扣税收优惠政策。1621216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余震宇发布于:2017-11-09 18:59:03

伟大的国家需要伟大的城市,伟大的城市需要伟大的企业。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支撑起来的。硅谷之所以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因为这里培育出了惠普英特尔苹果谷歌思科甲骨文、推特、脸书、特斯拉等一大批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正是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最终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对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施以重大影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公安学院-沈骄阳发布于:2017-11-09 18:59:34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要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各类人才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1621216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冯虎年发布于:2017-11-09 18:59:48
上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我们拥有大量的科技资源。全市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超过20万,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65位,占全国总数的11%。拥有各类高校68所、高新技术企业5400多家,集聚了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微小卫星中心等数十个国家级研发机构,还建成了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视觉盛宴发布于:2017-11-09 18:59:52
其次,要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支撑、带动和示范作用。过去依靠政府支持下的少数科研机构承担创新主力军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今天更加快速、更加复杂、更加融合的创新态势,必须建立系统化的创新体系,在激烈的国际创新竞争中形成整体优势。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应依托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影响力,着力发挥人才优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 4 5 6 7 8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