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起养生第三天打卡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叶彩凤发布于:2021-10-14 07:51:30
清热泻火药的学习总结
点赞 (0) 回复
391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黑比日合发布于:2021-10-14 11:45:53
清热泻火药多为甘寒或苦寒,入气分,走脏腑,以治疗气分证和脏腑实热证为主要作用,适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症见高热、口渴、汗出、脉象洪大,甚或神昏谵语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2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李龙发布于:2021-10-14 11:45:53
清热泻火药性味多甘寒或苦寒,功主清泄实热郁火,主治外感热病气分高热证,以及肺热、胃火、肝火、心火等脏腑火热证等。 本类药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服;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易化燥伤阴津,故阴虚津伤者亦当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尤须明辨,不可妄投;要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3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王双发布于:2021-10-14 11:47:45
清热泻火药主要有牛黄解毒丸、牛黄清心丸以及清胃黄连丸等,中药主要包括黄柏、栀子、黄莲、石膏、知母、生地等,适用于高热、烦躁、口渴的人使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4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魏全国发布于:2021-10-14 11:49:32
清热泻火的中药有穿心莲、大青叶、黄芩、野菊花、栀子、龙胆草等;使用清热泻火的药物最好是通过医生诊断后、对症治疗、效果会更好。另外还可以吃一些清热下火的中成药,例如清火栀麦片、清火片等。另外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5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区焕欣发布于:2021-10-14 11:55:38
清热泻火药有: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青葙子等。性味多苦寒或甘寒。能清气分实热,适用于外感温热病气分热盛;能泻脏腑之火,适用于脏腑(肺、心、肝、肾、胃)火热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6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梁馨发布于:2021-10-14 11:57:50
清热泻火药有: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青葙子等。性味多苦寒或甘寒。能清气分实热,适用于外感温热病气分热盛;能泻脏腑之火,适用于脏腑(肺、心、肝、肾、胃)火热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7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王铭浩亦发布于:2021-10-14 11:59:39
适应症:烦、渴、高热、大汗、谵语、狂躁、脉洪实,苔黄。注意:体虚有里热者须配合补益药。脾虚慎用。石膏:大辛大寒,外散内清,长于清泻肺胃实火。知母:质润生津, 善治内热消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8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陈小鱼发布于:2021-10-14 11:59:53
清热泻火:竹叶,淡竹叶,栀子,石膏,穿心莲,大青叶,黄芩,野菊花,栀子,龙胆草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9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王霜莹发布于:2021-10-14 12:02:23
石膏:生用;清热泄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0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尹咏春发布于:2021-10-14 12:04:14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清热泻火药类中药性味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较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故称为清热泻火药。本类药物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适用于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数实者。此外,因各药归经的差异,还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使用清热泻火药时,若里热炽盛而正气已虚,则宜适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1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廖高明发布于:2021-10-14 12:04:35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清热泻火药主要有牛黄解毒丸、牛黄清心丸以及清胃黄连丸等,中药主要包括黄柏、栀子、黄莲、石膏、知母、生地等,适用于高热、烦躁、口渴的人使用清热泻火药主要有牛黄解毒丸、牛黄清心丸以及清胃黄连丸等,中药主要包括黄柏、栀子、黄莲、石膏、知母、生地等,适用于高热、烦躁、口渴的人使用清热泻火药主要有牛黄解毒丸、牛黄清心丸以及清胃黄连丸等,中药主要包括黄柏、栀子、黄莲、石膏、知母、生地等,适用于高热、烦躁、口渴的人使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2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杨凤发布于:2021-10-14 12:04:56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较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故称为清热泻火药。本类药物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适用于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数实者。此外,因各药归经的差异,还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3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罗长江发布于:2021-10-14 12:06:56
以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适于急性热病和部分内脏热盛及暑热证的药物为清热泻火药。适应症:烦、渴、高热、大汗、谵语、狂躁、脉洪实,苔黄。注意:体虚有里热者须配合补益药。脾虚慎用。石膏:大辛大寒,外散内清,长于清泻肺胃实火。知母:质润生津, 善治内热消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4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曾安超发布于:2021-10-14 12:07:27
清热泻火药类中药性味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较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故称为清热泻火药。本类药物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适用于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数实者。此外,因各药归经的差异,还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使用清热泻火药时,若里热炽盛而正气已虚,则宜适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常见的清热泻火药有: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5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省给布尺发布于:2021-10-14 12:08:18
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用于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煅石膏末可外用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有清热、收敛之效。用于肺热所致的咳嗽痰稠、发热,以及气喘等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6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石玉霞发布于:2021-10-14 12:11:14
竹叶可以清心利尿,用于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热淋、尿痛,比如急性泌尿系的感染,常配合生地、木通、甘草,中药方如导赤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7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陈曦发布于:2021-10-14 12:14:04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8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吴王玉发布于:2021-10-14 12:14:21
本类药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服;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易化燥伤阴津,故阴虚津伤者亦当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尤须明辨,不可妄投;要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9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龚敏发布于:2021-10-14 12:15:35
清热泻火药以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适于急性热病和部分内脏热盛及暑热证的药物为清热泻火药。适应症:烦、渴、高热、大汗、谵语、狂躁、脉洪实,苔黄。注意:体虚有里热者须配合补益药。脾虚慎用。石膏:大辛大寒,外散内清,长于清泻肺胃实火。知母:质润生津, 善治内热消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0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罗雪发布于:2021-10-14 12:19:49
清热泻火药多为甘寒或苦寒,入气分,走脏腑,以治疗气分证和脏腑实热证为主要作用,适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症见高热、口渴、汗出、脉象洪大,甚或神昏谵语等。 根据药物作用部位不同,又分别治疗各脏腑之实热证,如热邪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息,胃火上炎的头痛、牙痛,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心火上炎导致的口舌生疮等火热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1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李婉凤发布于:2021-10-14 12:20:09
浮 萍: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透疹止痒 (发散风热药)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祛风止痛 薄 荷: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化湿和中 牛蒡子: 疏散风热, 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 解毒消肿 /滑肠通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2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邹玉梅发布于:2021-10-14 12:20:27
清热泻火的中药有穿心莲、大青叶、黄芩、野菊花、栀子、龙胆草、决明子、知母、芦根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3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邹玉梅发布于:2021-10-14 12:22:27
清热泻火药有清热泻火的中药有穿心莲、大青叶、黄芩、野菊花、栀子、龙胆草、知母、决明子、芦根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4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鲁湘发布于:2021-10-14 12:23:31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黄连、黄芪、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5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陈泊利发布于:2021-10-14 12:25:58
清热下火的药有很多,单味的中药有大黄、黄连、黄柏,还有金银花、大青叶,以及栀子、菊花、丹皮、竹叶、生地等等,这些中药都可以去除体内的火热之邪,对于改善体质有很大的作用。临床应用多是通过中药来组成方剂,像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以及连花清瘟胶囊还有黄连口服液等,这些都可以清热下火,对于改善上火症状有非常大的益处。体内如果出现了高热不退,特别是实热所导致的相关症状,包括皮肤出血、神志昏乱,都是可以通过清热下火药来进行对症治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6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邓金钰发布于:2021-10-14 12:26:04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7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黄丽发布于:2021-10-14 12:27:03
清热泻火药以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适于急性热病和清热泻火药主要有牛黄解毒丸、牛黄清心丸以及清胃黄连丸等,中药主要包括黄柏、栀子、黄莲、石膏、知母、生地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8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江季平发布于:2021-10-14 12:29:04
清热泄火药能够具有清热泻火,舒筋生津等作用,包括石膏,知母,芦根,竹叶,天花粉,密蒙花,石决明,等药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9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德鲁斯基发布于:2021-10-14 12:29:14
清热泻火药性味辛寒,适用于一系列热证,尤其是热在气分。但因其大辛大寒,易损伤脾胃,使用时当注意顾护胃气。 使用清热泻火药时,若里热炽盛而正气已虚,则宜适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常见的清热泻火药有: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0F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王雪莲发布于:2021-10-14 12:31:45
清热泻火药的基本功效就是清热泻火,它的主治就是: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和内科杂病的脏腑热证。有明显的退热作用的,经常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证,这是典型的清热泻火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