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陕西科技大学-聂双林发布于:2018-12-24 14:35:19
党课实践第四课 小组谈信仰 聂双林 说起信仰,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宗教,而信教者不畏艰难困苦赶往朝圣地就是追求信仰的具体表现,宗教对于教徒的激励就是信仰对其的益处,从而会影响他们一生的观念,行为准则以及态度。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全对。宗教是一种信仰,但是信仰却远不止于宗教。 正如,党的纲领是党的信仰,而党的历史体现着党纲建设的历程,这是对党的信仰的不断充实;党的未来勾画出一幅党建美好蓝图,这是对党的信仰的不懈忠贞。信仰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建信仰,始终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这不仅坚定了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又结合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审时度势,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制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周国平如是说,真正的信仰不在于你是否信教,信什么教。衡量一个人有没有信仰,主要是看他在精神追求上是否真诚和执著。 信仰是道德建立的基础。我认为,信仰可以理解为灵魂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使我们的行为不由自主地靠近自己所信奉的信仰,不仅支配着我们的行为,也可以支配主导我们的心,慢慢进入潜意,扎根,形成无意识的行为习惯。正是如此,道德在信仰的感染下慢慢建立起来。这就好像,相信耶稣的基督教徒始终相信人生来有罪,到这个世上来就应该赎罪,因此,多数的基督教徒都是极其谦卑善良的(不在其内的常被称之为“异端”),道德品质多半高尚;相反,相信*、传销的人,相比而言,道德意识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或者可以理解为,他们所认为的道德并非是我们所看待的道德,而是一种扭曲了的道德。正因为其追求的信仰的不正确性,才形成了这种扭曲的道德意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