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班 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比较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琦发布于:2017-04-06 18:12:59

如题

比较一下吧!

点赞 (0)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琦发布于:2017-04-06 18:34:21

尽管在表面上来看,明治维新比中国近代化更有效率,似乎是更成功的,但是明治维新并不适用于中国。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想要开化每一个公民的思想相当有难度,就是在大清亡国这么久以后的今天,某些封建思想还是残存在人们观念中。

其次,当时列强对中国有极强的侵略欲望,所有耍流氓行为都只是为了割地,而日本,太小了吧,他们可能不屑于侵占(一个猜测)。

最后,明治维新使崇洋媚外思想深入当时的日本人心中,要是我国群众也崇洋媚外,可能会和封建派狂撕吧,光是想想就很可怕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卓然发布于:2017-04-06 18:34:48

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这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卓然发布于:2017-04-06 18:35:29

结果方面的部分相同,都是对本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都有利于本国的近代化发展历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卓然发布于:2017-04-06 18:36:46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佳菁发布于:2017-04-06 18:37:13

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瑰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雨晨发布于:2017-04-06 18:37:43
我觉得30楼黄瑗说的也很对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姜铭浩发布于:2017-04-06 18:38:00
中国近代化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雯雯发布于:2017-04-06 18:42:33
目的相同。两者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中国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日本明治维新以巩固天皇政权,殖产兴业,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实施条件不同。中国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雯雯发布于:2017-04-06 18:43:06
结果不同。中国洋务运动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文明制度,最终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姜铭浩发布于:2017-04-06 18:43:10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雯雯发布于:2017-04-06 18:44:21
经济方面的不同: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为封建衙门式管理。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雯雯发布于:2017-04-06 18:44:35
经济方面的不同: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为封建衙门式管理。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嘉惠发布于:2017-04-06 19:07:18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近现代革新都是反封建运动,以改革开放为最终目标,但明治维新运动比较彻底,而中国由于长时间的封建统治而过程比较艰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子婧发布于:2017-04-06 20:15:28
我觉得,许多人觉得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是一样的。其实不然,日本和中国不同。 日本和中世纪西方差不多,几乎是真正的封建制国家,将军,大名,诸侯割据一方,天皇有名无实。 中国不叫封建制度,应该叫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国家,自我改造的能力是很弱的,阻力是很大的。 另外,明治维新,王政复古,德川幕府被迫交出大权,天皇掌权。说白了,明治维新,天皇是要别人的命。 中国是中央集权,搞西化,搞改革,是要革掉自己的权力,革掉自己的命,当然难上加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同发布于:2017-04-06 21:11:46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
  第一
  从外部环境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在本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
  略、社会面临着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严重危机时所发生的政治运动。这种侵略与危机,在中国,是鸦片战争的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主权的逐步丧失,大量的赔款、割地和全国被几个列强瓜分为若干个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在日本,则是1853年以后的被迫开关,是《日美亲善条约》、《安政五国条约》、《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之类的极端不平等条约的订立,是黄金的大量外流,是经济的日趋恶化,是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是被迫让外国在本土建立军事基地,是国内政治危机的加剧,是国家存在着被肢解的危险。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分别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爆发的,它们都背负着救亡的历史任务。
  第二
  从运动的社会性质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本质上都是以带有某种半
  殖民地化色彩的封建社会为母体,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变革。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可以上溯到北宋。而在较完整的意义上说,明代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较可观的发展,然而,直到鸦片战争前,还是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其中,虽经洋务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成份有所增长,但在社会经济中,始终未占主导地位。而鸦片战争后强加给中国社会的,则除了一部分外来资本以外,更多的是半殖民地化的因素。
  日本在18世纪从自然经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的因素。特别是在江户幕府建立之初,由于政局稳定,全国统一,商品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雇佣劳动与资本,以手工业工场为载体,已缓慢地开辟着自己的航程。然而,就整个日本社会而言,它也不居主导地位。1853年以后的开关,又给仍蹒跚在中世纪长廊末端的日本社会打上了半殖民地的烙印。因此,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以带有半殖民地色彩的封建社会为出发点,旨在经过变革而走向近代文明的政治运动。
  第三
  从改革的内容上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包括着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
  化等诸方面变革,两个运动所涉及、所要解决的,都不是枝节性的而是社会体制、社会制度问题。戊戌变法诚然是个失败的运动,运动中的主干人物所提出的一系
列主张,包括光绪皇帝下的二百多个诏书,许多并未实行就已烟消云散。但就其所提出的内容来看,诸如废八股、办新式学堂、开言路、裁减绿营、裁撤臃肿机构、准许自由开设报馆、设中国银行、矿务铁路总局、办农会、商会、训练精兵、奖励新发明,以及在百日维新之前作为运动先声所提出的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等等,所涉及的,都显然不是社会生活的个别问题或枝节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问题。而明治维新运动所提出的尊王攘夷、尊王倒幕、版籍奉还、地税改革、废藩置县,以及“以西洋文明为目标”大量输入西洋文化的措施等等,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问题。
  第四
  从运动的实行方式上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由围绕着皇帝的一个政
  治集团酝酿、引发、组织、施行,自上而下地采取颁布政令、法令等方式进行的。在中国,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知识界的精英们,拥簇着一个光绪皇帝,在政坛上兴云布雨,以期达到运动的目的。在日本,则是得到一批武士支持的萨摩、长州二藩和一些有西方思想的志士,把凄凉寂寞的天皇推到历史的前台,以实现自身的抱负。
  不同点:
  第一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来看:
  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
  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
  第二
  从力量对比上看:
  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营垒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这支力量的实力情况。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又是它们的共同思想准则。而且,这股反动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因此,在这个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统治营垒中是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的。如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与守旧党比,不过千与一之比,其数极小”(严复语)。因此,守旧势力一反扑,维新势力顷刻瓦解。
  第三
  从政策措施的实施来看: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
  改革措施,如奉还版籍(1869年)、废藩置县(1871年)、改革封建身份(1869至1873年)、废除封建俸禄(1876年)、地税改革(1873年)、教育改革、殖产兴业、修改不平等条约,最后制定宪法(1889年)、召开国会(1890年),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第四
  从国际环境上分析: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
  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陈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钰荧发布于:2017-04-06 21:19:41
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包王翘楚发布于:2017-04-06 21:27:31
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改革,并卓有成效,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和西方化,给与其隔海相对的同样遭受殖民枷锁和封建禁锢的晚清中国提供了发展和改变的新思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包王翘楚发布于:2017-04-06 21:28:16
明治维新催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形成,以强势近代化范式的足够力量驱动中国政治近代化。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殖民统治,国力由弱变强,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夏晓泉发布于:2017-04-13 14:39:11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旧日本时代的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