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班 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比较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琦发布于:2017-04-06 18:12:59

如题

比较一下吧!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佳菁发布于:2017-04-06 18:16:42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佳菁发布于:2017-04-06 18:17:42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东华大学-谢之菲发布于:2017-04-06 18:17:45

日本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改革。而中国过是一场外强中干、虚有其表、自欺欺人的改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雨涵发布于:2017-04-06 18:18:16
我觉得其实是一个套路,但是领导的一群人实力不相当,要做出的努力也不相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卓然发布于:2017-04-06 18:18:22

在1860年前后,日本的社会已具备或初步具备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已经到了只要客观条件具备就可能发生一场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革命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而中国社会当时还没有产生可以使这样一场资本主义革命可能产生的主观条件,中国社会还没有发展到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因此发生在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才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生在中国的洋务运动才只能是一场封建阶级的自救运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佳菁发布于:2017-04-06 18:18:44

日本属于传统体制属于封建世袭领主制。在幕藩体制下,日本是一个松散的有多个藩地组成的国家,藩主有很大的自治权;但是这些藩地有很强的天皇中心观念,这使得明治政府的中央集权体制相对简单得建立起来。幕藩体制下等级森严,日本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高涨,成为明治维新成功的最根本动力。在“尊王”的口号下,各阶层很自然得都拥戴天皇,使天皇在实际上取得了统治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佳菁发布于:2017-04-06 18:19:27

中日两国都是“后发型”现代化,但日本“后发”的同时又是“外生”的,有学者认为日本实现较彻底改革的关键是立志推进现代化的领导人掌握了国家实际的政治权力,能将传统政治领导转化为具有现代化倾向的政治领导,并维持领导集团内部的高度团结。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东华大学-谢之菲发布于:2017-04-06 18:19:38

“明治维新”是一个从上至下的国家政体改革,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建立了现代的教育制度、军事制度、土地制度、银行制度等等,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全面的革新,是质变。而在中国发生的只不过是一种量的变化,并不是质变。国家政体没有丝毫变化,还是封建主义制度,其落后性根本不能与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先进性相比。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珊川发布于:2017-04-06 18:19:59
清朝的洋务运动只讲求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和装备,而拒绝引进西方先进的民主政治制度。而日本的明治维新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大力引进西方先进工业设备和生产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几乎同时推进,单就1894年以前中日双方的“洋务”成就来说,中国在一些重要领域甚至超过了日本。比如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其规模和生产效率都超越了日本同类工厂。当时清朝的汉阳铁厂是亚洲最大的铁厂,福州船政局甚至自主成功的独立建造了新式巡洋舰平远号,其整体性能和同期英国德国制造的新式巡洋舰相比毫不逊色。但中国只引进西方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而拒绝引进西方政治制度。而日本同时引进西方政治制度和先进工业技术设备,内外兼修,同步进行,这就从体制上超越了中国。当日本稳步建设民主政治的时候,沉暮的清帝国奉行的仍然是人治。民主制度的最大优越性在于能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和任用人才,让公民根据自己不同的能力和专业技能处于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之上,以发挥整个国家机器的最大功率,为国家服务。而人治的最大弊端是任人唯亲,权力者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戴雨豪发布于:2017-04-06 18:20:11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处于德川幕府时代,同样也对外实行“锁国政策”,人民贫困穷苦却不断受到政府的压榨,最终在西方国家相继入侵下,日本民众拿起了武器,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对比中国,这时清政府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地主阶级纷纷兴起,开始了洋务运动。看似相像的背景,但日本这时的改革已然是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根本改革,中国的士大夫此时依旧心里想保住封建王朝,没有西方最根本的先进制度。历史的脚步迈过近十年,资本主义在世界迅速发展,而中国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戊戌变法分别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可是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便告以失败。戊戌变法这把双刃剑同样触动了守旧派的利益,他们便残忍地遏制、镇压了这次变法。最终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增长。而结果却被袁世凯窃取,也是因为辛亥革命同盟会组织仍未成熟,没有真正的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戴雨豪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邬晨楠发布于:2017-04-06 18:20:28
中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思想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邬晨楠 2017-04-06 18:21:15

中国的近代化停留在表面 而日本更深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包王翘楚发布于:2017-04-06 18:20:31
同样都是落后政体的自救运动。中国近代化是被迫的,是在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中国人对自身政体的反思,是自上而下推翻封建统治的改革,而明治维新虽然也是日本被列强侵略,但是统治阶级自发发起的,是一种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自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佳菁发布于:2017-04-06 18:21:57

明治维新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的;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始终缺乏有力的规划和领导。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雨涵发布于:2017-04-06 18:22:06
首先从改革重点上就不太一样。日本似乎更强调教育兴国,但中国向外输送的人学成归来却要受清控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东华大学-谢之菲发布于:2017-04-06 18:22:16

中国近代化缺乏群众基础,而明治维新中,中下级的武士是倒幕运动的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雨晨发布于:2017-04-06 18:23:22
个人认为虽然许多人觉得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是一样的,其实不然,日本和中国不同。 日本和中世纪西方差不多,几乎是真正的封建制国家,将军,大名,诸侯割据一方,天皇有名无实。 中国不叫封建制度,应该叫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国家,自我改造的能力是很弱的,阻力是很大的。 另外,明治维新,王政复古,德川幕府被迫交出大权,天皇掌权。说白了,明治维新,天皇是要别人的命。 中国是中央集权,搞西化,搞改革,是要革掉自己的权力,革掉自己的命,当然难上加难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李雨晨 2017-04-06 18:24:24

勘误,应该是近代中国和近代日本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姜铭浩发布于:2017-04-06 18:23:54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姜铭浩 2017-04-06 18:40:05

姜铭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佳菁发布于:2017-04-06 18:24:24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佳菁发布于:2017-04-06 18:24:46

凑个发言次数吧

用户头像
东华大学-谢之菲 2017-04-06 18:25:48

那你很胖胖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雨涵发布于:2017-04-06 18:25:33
就,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吧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琦发布于:2017-04-06 18:26:26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中国近代化

一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
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外国人手中夺回“关税主权”,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影响了政治民主化的正常发展。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庭官僚资本相结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相同点:

1.由西方侵略开始;

2.当时的社会制度都是封建专制;

3.都对现代社会生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同点:

1.明治天皇对于西方文化持有开放的态度,国内民众也能欣然接受。腐朽的清政府垂死挣扎,但是实力不够,最终只能屈服,某种意义上中国的近代化是被动的,而明治维新是主动的;

2.明治维新的用时相对中国近代化要短很多。

2.明治维新的历程相对中国近代化要短许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卓然发布于:2017-04-06 18:26:57

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但结果迥异,其中原因很多。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是主要因素,领导人的因素一是不容忽视的,外部的列强对两国近代化进程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改革前,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国内人民起义不断和外部列强侵略加剧。因此,两国近代化道路上都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由于两国的传统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不同而又有所差异,并对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程雨发布于:2017-04-06 18:27:18
戊戌变法的目的:救亡图存,挽救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意义(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2)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明治维新的目的:摆脱历史危机。 历史意义 : 经过明治维新而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了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1895、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帝国清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但其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些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程雨发布于:2017-04-06 18:29:07
背景方面:,从外部环境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在本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略、社会面临着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严重危机时所发生的政治运动.这种侵略与危机,在中国,是鸦片战争的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主权的逐步丧失,大量的赔款、割地和全国被几个列强瓜分为若干个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在日本,则是1853年以后的被迫开关,是《日美亲善条约》、《安政五国条约》、《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之类的极端不平等条约的订立,是黄金的大量外流,是经济的日趋恶化,是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是被迫让外国在本土建立军事基地,是国内政治危机的加剧,是国家存在着被肢解的危险.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分别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爆发的,它们都背负着救亡的历史任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东华大学-谢之菲发布于:2017-04-06 18:29:31

治维新的起点高,洋务运动的起点相对来讲就很低。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全国手工工场已发展到四个左右,有些日本学者考证,1867年,日本全国手工工场已发展至420个。 而且,西南诸藩进行藩政改革中,已经创办起一些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开了近代化之端。资本主义因素在封建经济解体的裂土上迅速增长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 不仅成了反对幕府活动的支柱,而且在倒幕胜利后成为日本近代化的核心力量。洋务运动前夕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大炮轰开其大门之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虽然开始了逐步分解的过程,但资本主义因素,在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几乎是等于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封颖发布于:2017-04-06 18:31:00
一、 两国政治的比较 中国当时处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之下,皇帝有实权,日本属于幕府体制,天皇无实权。中日两国都是被动现代化。 二、两国经济的比较 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发展成了资本主义势力,而当时的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早已出现,但受到封建主义的种种压制。 三、两国文化的比较 清代中国蔑视西方的一切,对于西方文化更是完全不认同。日本则善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四、两国国际环境的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郁韵雯发布于:2017-04-06 18:31:14
都是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不过中国的近代化没有改革政治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本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黄瑗发布于:2017-04-06 18:32:36
洋务运动归根到底只停留在了技术层面,而明治维新是涉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科学文化和教育层面的改革,因此改革的效果注定不同,同时,洋务运动因为当时阶级矛盾尖锐,不能像明治维新一样由上到下,拥有良好的民众基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郁韵雯发布于:2017-04-06 18:33:43
明治维新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没有发动广大群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卓然发布于:2017-04-06 18:34:09

两者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