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言吧
嗯 辩证看待 不错
你说的真棒
明治维新这种自上而下的全西方资产阶级活动感觉相比之下,中国的近代化是更贴近中国实情的改革,所以中国近代化更合适。
日本近代化比中国晚了20多年,却取得远超中国的成果,实现了脱亚入欧,成为少数东方列强帝国。
从黑船事件到明治维新,期间也经历了日本内部民族情绪,革新派等人如高杉晋作,推崇尊王攘夷,实行倒幕运动,让无用的天皇再次掌权。1860年代天皇明治上任,实行明治维新等资本主义策略。“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四民平等,从百姓根本上改变制度,。殖产兴业,废除土地制度、统一货币,对其经济有卓越影响。其根本是从上而下的,从思想到制度顺水行舟的做法。
而在中国,虽然实行了一步又一步经济改革措施,却没有非常卓越的表现。其原因是,中国的近代化是从下至上,从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变革,导致中国的实力不增反降。从洋务运动的经济改革,再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以及辛亥革命等等尝试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入手的变革,再到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运动,中国的近代化走了不少的弯路。
虽然两国都在改革手法上采取了较为相同的做法,甚至都有出访西方先进国家的事例。但是日本的从上至下,从里到外的改革手法,才是正确的,也是传统的资本主义边变革方式,中国的从下至上,由外至内的变革手法,耽误了时间,也同时使中国陷入了更深的泥潭。
日本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近代化历程:从1840年开始,晚清政府的没落,鸦片战争作为开端。然后开始受列强的侵略,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直到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期间中国封建统治者进行了自救与改革运动。从学习西方的器物,然后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最后都归于失败。1912年清政府倒台,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又历经了袁的复辟等过程,然后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孙中山为拯救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失败无数。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开始了国共合作,之后进行北伐。蒋介石成长起来,最后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蒋介石基本统一全国。适时日本开始侵华,直至1937年正式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八年抗战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抗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加上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45年日本投降,开始进入了国共两党内战时期,1949年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政府垮台,中国进入的现当代的新时期。
然而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的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在政治方面.两国虽然都是封建国家,但日本在政治制度上相似于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欧洲,封建领主制是日本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却异常顽固与强大.其次在经济方面.日本的工商业发展相对强大,特别是在农村,因而在社会阶级分化方面日本更具优势,如封建营垒中出现了一些大名的分化、新兴地主的出现等.另外在领导力量上.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者.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的洋务派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同样在国际环境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西方还处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同时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改革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一直是西方侵略的重点,戊戌变法时,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进一步加紧了对东方国家的控制和侵略,国际环境对中国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