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班“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化比较”课题讨论群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慧敏发布于:2017-04-06 16:43:28

131313一个有趣的topic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刘思佳发布于:2017-04-06 18:12:55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百度百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昉宇发布于:2017-04-06 18:15:49

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这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张佳行发布于:2017-04-06 18:18:03

1. 背景相同。两者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亚洲地区。经过1840、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和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事件后,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相继被打开,面临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捻军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尖锐,清王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日本农民日益贫困,新兴地主阶级出现,中下级武士因经济地位下降对现实非常不满,使幕府统治危机加剧。

2. 目的相同。两者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中国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日本明治维新以巩固天皇政权,殖产兴业,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

3. 内容相同。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   张佳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毛鲁倩发布于:2017-04-06 18:19:17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 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说,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其次,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昉宇发布于:2017-04-06 18:19:59

结果方面的部分相同,都是对本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都有利于本国的近代化发展历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慧敏发布于:2017-04-06 18:20:09

日本自古以来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并不稳固。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自皇帝以下各级官员臣民一体遵守的局面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并没有出现。老实说,日本人锁国不过就是上层人物“锁国”,下层各级人士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打破封锁,开眼看世界。这和中国的锁国大大不同。既然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在日本没有什么太大根基,推翻幕府自然比推翻清朝容易许多,破坏性也小很多。日本天皇和将军两套元首模式可以方便除旧布新,一个不行再换一个。中国皇帝独揽大权,皇权意识,官僚机构根深蒂固,一体同根,尾大不掉。改变帝国自然伤筋动骨,改革和革命很困难。近代史的现代化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的现代化的过程。又是一个西学东渐的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不要想维新变法那样脱离群众,否则只能以失败告终。政治的现代化最关键,要实现民主政治,就必须进行革命,靠武装力量,否则难以对抗强大的封建势力。只有政治民主化了,经济和文化才会现代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昉宇发布于:2017-04-06 18:20:45

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雨荷发布于:2017-04-06 18:25:13

从背景方面来看

中国:西方各国在文艺复兴之后,农业手工业都取得了长期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且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西方各国逐渐国富民强。
而清政府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所受的屈辱之后,痛定思痛,意欲图强,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富强国家,平定内乱,抵抗帝国主义的入侵,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兴办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洋务运动最终因为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制度而走向了失败。辛亥革命后,随着实业救国的浪潮,民族资本主义站上了历史的舞台,西方先进的民主制度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迈进了一大步。
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日本:一是幕末危机。在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传播。在日本明治维新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的力量逐渐增强。旧制度严重制约着商人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二是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把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德川幕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史称“黑船事件”。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日本封建阵营出现分化,中下级武士中要求改革的分子形成革新势力,号召尊王攘夷。革新势力的代表人物主要集中在长州(今山口县)、萨摩(今鹿儿岛县)、土佐(今高知县)、肥前(今佐贺县和长崎县)等西南部强藩。这些藩国在历史上与幕府矛盾较深,接受海外影响较早,输入近代科学技术和拔擢中下级武士都比较积极。
       三是改革派的建立。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西方列强船只等。在此期间,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要求,并受到幕府军队与西方列强的严厉镇压,最终失败。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让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1864年,高杉晋作起兵夺取了长州藩的政权,此后,长州在木户孝允(桂小五郎)的主持下进行改革,倒幕运动蓬勃发展。

由此可见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化的出现都有着相似的点,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及被工业革命后的列强欺凌,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日本不但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还学习了先进的制度。而中国只是学习技术,腐朽的制度并未动摇。日本的资本阶级有着政治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清代的资本发展是由政府控制,因此没有领导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褚榭远哲发布于:2017-04-06 18:27:02
当时日本资本主义已经形成,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完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孟祥纯发布于:2017-04-06 18:27:41

1、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方面-人民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的阶级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较大分化;中国方面-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不同:日本方面-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大武装力量,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掌握实权,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中国方面-改良派不能发动群众,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虽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但根本无法实施。

3、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方面-明治维新期间,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还未形成,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也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方面-近代化期间,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掀起了瓜分了中国的狂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变法图强,为帝国主义所不容。

4、结果不同:日本方面-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方面-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维新变法失败,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褚榭远哲发布于:2017-04-06 18:27:58
日本明治维新更加注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学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洁琳发布于:2017-04-06 18:28:10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内忧 : 慕府统治危机(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2)国内阶级矛盾
  外患 西方列强的侵入,使危机进一步加剧
  根本原因: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化发展背景:西方各国在文艺复兴之后,农业手工业取得了长期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随着蒸汽机的出现,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各国逐渐国富民强。

而清政府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所受的屈辱之后,痛定思痛,意欲图强,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富强国家,平定内乱,抵抗帝国主义的入侵,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兴办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洋务运动最终因为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制度而走向了失败。

杨洁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羚舆发布于:2017-04-06 18:28:35

两者不同点:
领导力量不同。
中国的洋务运动力量主要是洋务派,他们多为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

阻力不同。
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实施条件不同。
中国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
性质不同。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改革;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结果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耐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最终成功,不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是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洁琳发布于:2017-04-06 18:31:22

明治维新的影响
  (1)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迅速崛起,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日本确立了具有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工业强国
  (3)明治维新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给整个中国和整个亚洲带来了灾难.

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教育的建立,冲破了陈旧科举制的束缚,影响现代学制的建立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发生改变,科学与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洋务运动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开始,是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强有力的推动器,是各种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为中国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杨洁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洋发布于:2017-04-06 18:31:48

对于中国来说,从洋务运动开始,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等,第一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来应对当时的总体性危机,第二无法改变中国传统的财税体制,政府的财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第三缺乏一个真正具有感召力的意识形态,甚至连某个领导人的个人权威都建立不起来,而日本好歹还有个天皇。因为统治阶层的全面换人了(倒幕派),他们的最高利益基本一致。 

杨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吴羚舆发布于:2017-04-06 18:33:09

中国的近现代化历程中洋务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单单就改革的内容而言,明治维新运动与洋务运动也明显不同,尽管人们可以因为他们都从创办军事工业开始而认为其相似,但明治维新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运动,它涉及了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而洋务运动却仅仅是一场引进先进技术的运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褚榭远哲发布于:2017-04-06 18:39:41
中国近代化阻力不仅来自于内部封建保留势力,同时受到来自于列强的摧残。是一个发展缓慢,曲折的过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褚榭远哲发布于:2017-04-06 18:40:36
同时缺乏资金,技术,缺少资本主义积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褚榭远哲发布于:2017-04-06 18:41:27
三座大山阻挠: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专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褚榭远哲发布于:2017-04-06 18:43:02
相对而言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封建专制统治薄弱,倒幕派掌握较大实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熊卓尔发布于:2017-04-06 18:44:15
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是,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就好比旧时单身娶亲、妻丧续弦或者只是纳妾,都比较好办,但若喜新厌旧、休妻另娶,问题就复杂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熊卓尔发布于:2017-04-06 18:45:21
日本属于传统体制属于封建世袭领主制。在幕藩体制下,日本是一个松散的有多个藩地组成的国家,藩主有很大的自治权;但是这些藩地有很强的天皇中心观念,这使得明治政府的中央集权体制相对简单得建立起来。幕藩体制下等级森严,日本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高涨,成为明治维新成功的最根本动力。在“尊王”的口号下,各阶层很自然得都拥戴天皇,使天皇在实际上取得了统治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褚榭远哲发布于:2017-04-06 18:46:10
且倒幕派建立政权后,进行的改革较为全面有效。加上一系列官制改革,包括由以将军为首的封建政权改为以天皇为首,维新派下级武士为核心,代表资产阶级与地主联合专政的新政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陈妍发布于:2017-04-06 18:46:27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但它也使日本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藩阀以天皇的名义长期掌握政权,引起人民不满,自由民权运动高涨。而且改革中对农民经济剥削过于严重,社会矛盾加剧。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中国近代会的启示是:(1) 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3)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陈妍 2017-04-06 23:13:17

陈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高思颖发布于:2017-04-06 18:47:49

中国与日本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而中国封建制度根基太深太久,这种制度已经发展到它自身极精制和极完备的地步,不改变它已经无法与时代共同发展,要改变它又必然触及那些深层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所以相对于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实现现代化,中国现代化进程经历百年曲折。

高思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褚榭远哲发布于:2017-04-06 18:51:18
西方列强集中精力于侵略中国,使其国内环境较好,能在干扰较少的情况下完成国内改革。一定程度减轻了日本所受外部压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慧敏发布于:2017-04-06 18:53:40

楼上的知识渊博1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褚榭远哲 2017-04-06 18:56:30

嗷呦巧了楼下的同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鸿华发布于:2017-04-06 19:08:54

共同点:向先进国家学习,重视教育,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我们应继续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还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同时,还要振兴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亚洲近代化历程中接踵发生的两大事件。两者当时国家处在的形势相同,日本:幕府统治崩溃,天皇政府基本控制全国;中国: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明治维新不仅是日本在东亚地区崛起和谋取地区霸权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起点和基础。对国家治理机制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东亚地区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治理机制构建及演变产生影响。日本作为东亚地区最早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发达国家,其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程度和进程在近现代较长的历史阶段曾经领先于大多数亚洲国家。日本的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进程是以明治维新开启和奠定的国家治理模式与机制为基础的,明治维新从国家形态塑造与国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建构两个方面深刻影响着日本的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进程和方向,在产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至今仍然阻碍着日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正常化的国家。因此,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影响及经验教训,不仅有利于分析当代日本的国家治理机制特点及演变规律,还分析日本的国内政治制度和在国际社会的国家行为,为中国和其他国家与日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及演变提供参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武依贇发布于:2017-04-06 19:10:30

两者的相似之处都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区别在于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而中国是因为外国的压迫而不得不进行改革。而其中封建统治者因不愿意涉及其自身利益,所以只吸收对他们有利的。中国洋务运动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文明制度,最终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杨鸿发布于:2017-04-06 19:22:36

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特殊的政治结构,封建社会离心力量的强大即西南诸藩、农民阶级、豪农豪商和中下级武士为核心革新力量的成长;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置产兴业"政策的实施,兰学的传播,以及明治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和日本人的民族精神等。

但日本的成功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它的私有化。

中国也有私有化。秦汉以来特别是两宋以来中国的土地一直是私有的。所以,在20世纪初革命派攻击所谓封建制度时,康有为说:“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之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不相类。”然而,中国的土地私有向来不是稳固的。日本实现了土地私有,更重要的是,在更为重要的工业部门它也实现了私有而不像中国的洋务派主张由国家垄断。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国营工厂拍卖就是典型的例子。福泽谕吉也说“政府若为了富国,就认为可以做任何事情,与人民从事相同的寻常事业,甚至与人民竞争工商之成败,其弊极矣。”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杨鸿 2017-04-06 19:23:19

——杨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