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组关于如何将科创理念推广进上海各高校并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问题的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佳慧发布于:2017-04-13 19:32:14
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推动上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应是沪上高校必须直面且给出积极应对的重大时代命题。   准确判断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把握重大科技发展方向,布局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决策咨询中心……科创中心建设需要大批具有理性思维、专业知识和务实进取精神的优秀人才。对上海而言,高校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应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不仅需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同时要创造条件和环境,有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首先上海高校要敢于正视“短板”。大学理应是知识高地和人才高地,在夯实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知识基础方面,大学应该发挥核心作用。但从上海高教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教育或科研水平,我们与先进国家、地区的高校仍有不小差距。 第二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要有重大转变。从科研成果转化看来,目前上海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有差距。但上海高校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意愿并不太高。除了评估导向之外,一方面,高校对在校师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相对不足,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不够浓厚,高校教师的科技成果与市场脱节严重。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至淳发布于:2017-04-13 19:39:41

高校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主体、重要力量。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不仅需要理性深入的思考,更需要一整套具有强大行动力的实施方案,这套方案要吸纳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至淳发布于:2017-04-13 19:40:48

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社会、政府各方面要形成合力,解决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体制机制瓶颈、营造更好的环境,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让更多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和产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真正使创新成为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主动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强嘉如发布于:2017-04-13 19:41:56

各高校要学深学透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抓住用好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机遇,积极对接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拿出可操作、能落地的举措,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高校要在科创中心建设中更好发挥作用,一要着力优化体制机制,二要着力集聚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三要着力推进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布局,四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强嘉如发布于:2017-04-13 19:42:45

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各高校要分类谋划适应科创中心建设的人才培养,培养内容、标准、模式都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都要注重市场需求。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由以学科为导向,逐步转变为以行业和岗位要求为导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强嘉如发布于:2017-04-13 19:43:12

各高校还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努力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注重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批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谢至淳发布于:2017-04-13 19:43:27

上海正在通过建设高峰高原学科、创新大学人事人才管理机制、为学生设立创业“特区”等一揽子举措,打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针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放活”。完善教师分类评价机制,试点建立若干教学科研和人才“特区”,试行“长聘教职制度”,探索建立教师合理流动和退出机制,支持高校建立有利于高端人才集聚的政策制度;还将试点建立合同制科研队伍,完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和激励机制,构建“入职门槛—职初培养—专业发展—职业提升—荣誉成就”的全过程培养体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思颖发布于:2017-04-13 19:43:30

我认为将科创理念推广进上海各高校并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首先要让众创空间应优先布局在高校周边,高校和众创空间的地理联接可促进高校知识溢出,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结合众创空间的建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佳慧发布于:2017-04-13 19:44:21
关于如何提高让学生容易接受方面,学校可以设置科创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就像我校的大创项目一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强嘉如发布于:2017-04-13 19:45:53

现代高校学科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新的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层出不穷,日益形成统一的学科体系,呈现出学科群和大专业的特征。基于此,在科学研究方面,上海应进一步加大对沪上高校的基础研究投入,鼓励高校加强前沿领域的自由探索性研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思颖发布于:2017-04-13 19:46:09

我们可知,在2004年,杨浦就提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的“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突破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瓶颈,让校区为整个城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让园区为创新创业和就业提供载体,让公共社区为校区和园区提供公共服务。 在学城融合过程中,杨浦涌现出一大批创新企业和成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强嘉如发布于:2017-04-13 19:46:25

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高校和企业开展学科发展、产业需求及人力资源缺口的预测,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紧缺人才需求的拟合前置。总之,要努力实现高校学科建设与科创中心优先扶持产业相配套,通过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弥补紧缺人才的缺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强嘉如发布于:2017-04-13 19:47:16

要挖掘高校资源潜力,鼓励高校为各类创客提供专业化的实验平台和创新资源,建立众创空间评价体系,对考评合格的组织以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提供财政支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思颖发布于:2017-04-13 19:48:49

我认为上海应优先将众创空间布局在高校周边,盘活高校科技园、孵化器等成熟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网络资源,推动高校与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着力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秦佳慧发布于:2017-04-13 19:50:1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大学生无疑将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为开启大学生众创模式,上海将建立高校、企业、社会的人才流动“旋转门”机制,支持高校教师创办企业或进企业兼职、企业人才到高校兼职的双向流动;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制度,为在校学生休学创业提供便利和制度保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怡凡发布于:2017-04-13 19:50:22
当前,政府部门须加紧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在坚持现有优惠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下放高校知识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比如,可试点教师发明共有产权制度,甚至有条件地将科研成果所有权下放给教师本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强嘉如发布于:2017-04-13 19:50:40

针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放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说,今年上海将完善教师分类评价机制,试点建立若干教学科研和人才“特区”,试行“长聘教职制度”,探索建立教师合理流动和退出机制,支持高校建立有利于高端人才集聚的政策制度;还将试点建立合同制科研队伍,完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和激励机制,构建“入职门槛—职初培养—专业发展—职业提升—荣誉成就”的全过程培养体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赵怡凡发布于:2017-04-13 19:51:03
取消对高校科研成果处置的审批,技术转移收入留归高校自主支配;区别对待高校职务发明和企业职务发明,探索职务发明双轨制;改革专利资助政策,联合实施后资助和定向资助机制;注重高校科研成果的外部效应,建立教师科研成果的强制披露制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思颖发布于:2017-04-13 19:52:13

现如今,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状况是:既具有注重人才培养、实行课程综合化,吸收国外课堂教学方法理念,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优势,也存在着大学生自身缺乏创新素质,办学特色不突出、缺少创新类课程,缺乏与就业市场的有效衔接的问题。所以建议实行精英教育培养模式,加快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崔惠媚发布于:2017-04-13 19:54:00

高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技术源泉,也是与国外高水平科研组织交流合作最为活跃的群体。因此,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应充分发挥高校技术中转站的作用,强化高校引入国外先进理念、方法及技术的功能,从体制机制上为知识成果转化创造优越环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强嘉如发布于:2017-04-13 19:54:26

为了让鼓励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的政策落地,高校不妨先找一些合作共建单位,就一些需要联合攻关的、具有行业共性的技术难题签订合作协议,在此合作框架下,双方再互派研究人员,实现有序的双向流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崔惠媚发布于:2017-04-13 19:54:35

政府部门须加紧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在坚持现有优惠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下放高校知识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比如,可试点教师发明共有产权制度,甚至有条件地将科研成果所有权下放给教师本人;在上海全面推广《关于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取消对高校科研成果处置的审批,技术转移收入留归高校自主支配;区别对待高校职务发明和企业职务发明,探索职务发明双轨制;改革专利资助政策,联合实施后资助和定向资助机制;注重高校科研成果的外部效应,建立教师科研成果的强制披露制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崔惠媚发布于:2017-04-13 19:55:00

强化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上海高校应协同其他主体,主动对接上海优先发展产业的技术需求,减少由于转化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效率损失,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推动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崔惠媚发布于:2017-04-13 19:55:53

众创空间应优先布局在高校周边.服务科创中心建设,上海高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也应“有进有退”。现代高校学科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新的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层出不穷,日益形成统一的学科体系,呈现出学科群和大专业的特征。基于此,在科学研究方面,上海应进一步加大对沪上高校的基础研究投入,鼓励高校加强前沿领域的自由探索性研究。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高校和企业开展学科发展、产业需求及人力资源缺口的预测,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紧缺人才需求的拟合前置。总之,要努力实现高校学科建设与科创中心优先扶持产业相配套,通过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弥补紧缺人才的缺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崔惠媚发布于:2017-04-13 19:56:48

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结合众创空间的建设,同样需要上海高校拿出智慧和眼光。高校和众创空间的地理联接可促进高校知识溢出,譬如,杨浦区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就是高校知识溢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样板,2014年总产出达到264亿元,产出强度之高在全球范围内也很罕见。因此,服务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应优先将众创空间布局在高校周边,盘活高校科技园、孵化器等成熟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网络资源,推动高校与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强嘉如发布于:2017-04-13 19:57:21

实行精英教育培养模式,加快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崔惠媚发布于:2017-04-13 19:57:32

此外,要挖掘高校资源潜力,鼓励高校为各类创客提供专业化的实验平台和创新资源,建立众创空间评价体系,对考评合格的组织以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提供财政支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强嘉如发布于:2017-04-13 20:00:20

创新研究成果并非局限于科技本身,它可以是创新的工具、方法、载体、平台等;科研成果的转化也并非局限在本人的成果,可以是推进他人成果实施转化。目前很多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遇有障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创新的工具、方法、载体、平台,更缺乏懂得创造或使用这些工具、平台的专业人员。因此,高校现阶段应该以创新的精神,启动一些制度层面的改革试点,只有这样,才能把一大批科研成果从“纸”变成“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苏日娜发布于:2017-04-13 20:00:46
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建设。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推进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创新,加强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通过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等多种方式,打破院校、学科、专业壁垒,加强交叉培养,逐步向多学科融合转变。同时聚焦创新创业,探索新的培养机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苏日娜发布于:2017-04-13 20:01:18
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现有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培养,通过国家或省级层面专项计划,培养培训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企事业单位聘请创新创业兼职指导教师,包括成功的企业家、掌握各类专业及职业技能的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加大对高校优质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资助教师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改项目。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到行业和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把教师输送到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一线顶岗挂职锻炼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思颖发布于:2017-04-13 20:01:32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上海高校将充分发挥其支撑和保障作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