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于庞大的、迅速更新的知识体系,应该教些什么?
1)一些生活和工作中会频繁用到的知识,或对正确认识世界非常必要的知识,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
2)遇到问题时如何迅速获取和利用已有知识。
3)面对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如何取得新知识的知识。
我认为第3条最重要,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也不是已有的知识,而是在获取已有知识的过程中,前人天才的创新过程,只有学会创新,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知识的传承上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1)我国教育现状和弊端。
A、现状
我国教育是知识灌输,将一门课拆分成许多知识点,每节课讲授几个知识点,最后考试考察知识点掌握情况。这样的教育将学生变成了记忆的机器,也就是比赛谁的记忆力好,谁掌握知识的速度快,最终得到的是一个装满知识的大脑。
B、弊端
a)没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学生只是拼命记忆知识,对知识得来的过程,正确思考的方法并不掌握,长年累月后学生原有的创新能力也遭到伤害,那些善于思考但不善于记忆的天才学生被教育体系所淘汰。教育的终点得到的是一批记忆能力超群,考试能力一流的学生,但不是创新能力一流、思考能力一流的学生。这些学生无疑是勤奋的,从记忆力和理解力角度讲无疑也是聪明的,但不一定是最有创造力的。而且越是努力投身于这样的教育,创造力受到的伤害可能越大。
b)书本知识的片面化使得学生获得不了有用的知识。
我也是工作后才明白,书本知识只是客观世界的部分反应。比如你想告诉一个没见过茶壶的外国人什么是茶壶,采用文字描述的方法,无论你多么费尽笔墨,也比不上一张照片,更比不上让对方去亲自看一眼摸一摸真的茶壶的效果。而真正了解一个茶壶,则需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学习制陶技艺和美工制作。所以,书本知识只是客观事物极其片面的反映。
学生走马观花的学习了许多书本知识,就像花一天时间参观了故宫、颐和园,只留下来很浅显的认识,除了一些简单的知识外,根本无法系统的掌握和使用那些稍微复杂些的知识。
c)教材的编写有些只是为了知识而知识。
比如历史教育。历史不仅仅是已经发生的事,而且应该包括为什么发生,有什么样的深刻原因。我们的教育将历史变成了一大堆年代和人名,所谓意义的总结则是千篇一律,缺乏丰富的细节。对于学生知识一些需要记忆的文字,完全抹杀了那些历史人物鲜活的人生,那些历史事件复杂的内涵。至于掩盖、歪曲、局部放大等改变历史的手法就不多说了。
语文教育则成了课文背诵,中心思想总结,错字辨别,唯一有些内涵的作文也被变成了八股文。
我想用我的阴暗心理不负责任的揣测一下:那些低级的知识大部分很可能都是国内编的。而靠谱一点的数理化课本很可能都是从国外传承过来的。
d)大部分的知识出了校门后终身用不到。
那些用不到的知识我想每个学生都能举出一大堆,即使我的大学班主任也认为,大学知识的至少80%都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到。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而且我工作还是从事的本专业。
2)美国教育的优势
对于美国教育我了解很少。但听闻下来感觉美国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老师会让上小学的学生去写一篇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的论文,而且不预设结论。结果这名小学生在他中国父亲惊讶的目光中独自去图书馆翻阅资料,一个月后写了一篇自己对独立战争的看法的论文。不论他的年纪是否能得出严谨客观的结论,我想老师也不是指望他能发表多么高明的见解,但却让他学习和体会独立思考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自由思想的过程,正确表达的过程。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很多都是我工作后才体会到的。
我对教育这个话题也是深有所思的。就目前来看,从基础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层次的教育多多少少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也不会到现在全民在议论教育的失败。都在谈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和西方欧美的发达国家相比,这种差距那是没得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