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对第四组问题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雪楠发布于:2017-04-13 17:34:56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今年上海市委的“一号课题”,从时间标尺上衡量,其效应可能辐射未来30年甚至更久。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新形势下中央对上海的定位,也是上海突破自身瓶颈、重构动力的根本举措。

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在沪考察时,对上海提出的发展定位和工作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海要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知识化和全球化这两大趋势正在重构全球科技与经济版图。以研究跨国研发体系著称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德斌表示,纽约、伦敦、东京、首尔等已先后提出了建设全球或区域创新中心的目标规划,全球创新网络的枢纽性节点城市正成为大国转变发展模式、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支点。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万看来,未来10年至20年,全球范围内将可能发生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变革;随着创新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将伴随着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出现。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经济合作与竞争,既是上海的历史性机遇,更是一种历史性责任。

事实上,除了用全球视野观察,上海必须立足国家转型发展的大势。当前,我国已告别赶超式高速发展,进入新常态。要适应新常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动力的切换,由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对上海而言,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到了关键时候,上海的出路是在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水平和价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创新,上海就没有出路。

点赞 (1) 回复
3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25:10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指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广的城市,对全球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有影响力、领导力、支配力的城市,是全球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万晨晨发布于:2017-04-13 18:25:15
 在上海,人才资源的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具备全球视野的一流领军人才依然匮乏,是人才资源的短板。“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了领军人才,才能够使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使资源更充分地发挥效能。为配合科创22条推出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扎实推进了12项出入境政策措施落地,长期制约海外人才引进的问题首先取得突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25:33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是上海发展服从并服务于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的新常态下,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解放和激活创新活力,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万晨晨发布于:2017-04-13 18:25:53
2015年11月,《关于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更加开放的国内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办法》落地,这一政策进一步确立了人才引进的市场主体评价权。这有利于人才在上海聚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26:00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转化为发展动力”。众所周知,上海是我国科技人才、科技水平、科技配套能力、科技与海外交往等实力最雄厚的地方,中央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交给上海,是对上海的极大信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26:26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驱动力和难得机遇。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催发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国际共识。当前,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国际大都市转型发展的主要趋势。纽约、伦敦等城市都先后提出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迪雅发布于:2017-04-13 18:26:27

上海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厘清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不同作用,形成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互动融合,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际大平台和“热带雨林”系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万晨晨发布于:2017-04-13 18:26:28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带着成果离岗创业,为科研人员“下海”提供了制度保障。并通过鼓励具有实务经验的行业人才在高校兼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26:48

例如,美国借助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先发优势,于2012年制定了打造“东部硅谷”的宏伟蓝图,力图使纽约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领袖。英国于2010年启动实施“英国科技城”国家战略,试图将东伦敦地区打造为世界一流的国际技术中心。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建设全球城市的难得机遇,在世界经济竞合发展的背景下,要只争朝夕,快马加鞭。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万晨晨发布于:2017-04-13 18:26:56
“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是建设科创中心的基础,是人才创新创造的土壤。上海必须为各类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生活环境、法制环境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迪雅发布于:2017-04-13 18:27:00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首先要服务和围绕国家战略,着眼于全球视野,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定位于前沿窗口和国际化平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创新枢纽竞争,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为根本改变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作出上海全面而独特的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27:19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定位和工作要求,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任组长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被列为今年市委唯一的重点调研课题,现已由前期研究进入专题研究阶段。课题将聚焦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集聚和用好各类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和重大创新举措等进行深入研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陆迪雅发布于:2017-04-13 18:27:36

最后,要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方针以及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目标紧密结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为上海未来发展设定了新坐标系,对“四个中心”建设进行新定义、提出新需求。科技创新中心不只是“四个中心”的组成部分,而应是“4+1”或“4×1”关系。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既要依托“四个中心”集聚和辐射创新资源,为实施国家战略服务,也要叠加、渗透和融合到“四个中心”的功能之中,为上海的经济转型注入强大动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万晨晨发布于:2017-04-13 18:27:43
上海强化金融创新对人才创业的支持,完善商业银行与风投、天使资本的投贷联动模式,缓解人才创业初期融资难题;扩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机制;试点推出创业保险新产品,降低创业者创业风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28:07

第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将是未来上海发展的核心功能,是“四个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万晨晨发布于:2017-04-13 18:28:14
教育方面,市教委研究发布了《上海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就读需求蓝皮书力,根据外籍人员及其子女数量和分布情况统筹规划外籍人员予女学校建设安排,为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开通“一条龙”服务通道,为引进人才子女就读提供便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28:38

第二,要借鉴其他全球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经验,优化以人为本的创新空间。例如,中心城聚焦杨浦、徐汇、长宁等高校密集区,致力于集聚科技研发、科技金融、文化创意、创新服务等功能,构建高能级创新引擎,打造高能级核心创新区,并推动漕河泾、市北等园区转型升级。郊区重点对具有较强科技研发基础和成果转化能力的科技商务区如张江、紫竹园等,完善商务、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提升园区创新生态环境,并充分利用已布局到嘉定、松江、临港的大学与研究机构等资源,推动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科技城建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万晨晨发布于:2017-04-13 18:28:42
新增了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和上海法德学校两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进一步扩大国际化教育资源供给。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28:59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的宜居环境。“家有梧桐,凤凰来栖”。以建设国际人才枢纽为目标,以“低碳、生态、智慧、健康、人文”为标准,打造新型国际化社区,吸引国际国内优秀创新人才的集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万晨晨发布于:2017-04-13 18:29:30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经进入全面深化、全面落实的关键阶段,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署,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以赴创新突破、改革攻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29:33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揭牌,上海证券交易所“新兴板”孕育待发,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箭在弦上,新车间、IC咖啡等众创空间次第崛起……创新,创新!适应新常态,唯创新不破;引领新未来,唯创新是取。5月的上海,处处涌动着创新创业的热力,汇聚成创新创业的时代强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29:57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万晨晨发布于:2017-04-13 18:30:17
要进一步聚焦创新人才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是激发城市活力、培养未来人才的土壤,全市各区县要加强“双创”基地建设,注重质量和实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30:33

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善于突破。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如何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在长达一年的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后,上海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针对性、前瞻性、行动性的实施方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31:05

一年之后的今天,上海市委全会将专题审议加快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意见。一场驱动未来的关键战役,已然拉开序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31:29

方位图:“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

当今世界大势,唯创新者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32:1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是新形势下中央对上海的新要求、新定位,也是上海突破自身发展瓶颈、重构发展动力的根本举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万晨晨发布于:2017-04-13 18:32:45
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紫凤发布于:2017-04-13 18:32:47

深刻认识的背后,是长达一年的扎实调研。今年初,上海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列为市委“一号课题”,成立重点调研课题组,由韩正担任组长,上海市市长杨雄和市委副书记应勇担任副组长。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万晨晨发布于:2017-04-13 18:32:58
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