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1988年的那一纸援藏的调令,或许孔繁森会因为他孝顺九旬的老母亲而远近闻名。但他听从了党的召唤。西藏人民多了一个山东的儿子,历史多了一份感动。他将前一种感情藏在心里,后一种感情铺在大地上。远离母亲,孔繁森无法尽孝,他唯有把西藏的老人当做自己的老人,把西藏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在一个除夕的夜晚,有人见到不能归家的孔繁森面向东方,给母亲磕头。在孔繁森情感的交织里,在两者的一失一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孔繁森。 paht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