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是一些关于艾滋病的常见误区:
一、传播途径方面的误区
日常接触传播误区
很多人认为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餐具、拥抱、握手等日常接触会传播艾滋病。但实际上,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这些正常的社交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普通的接触不会涉及这些含病毒的体液交换。
蚊虫叮咬传播误区
有人担心蚊虫叮咬艾滋病患者后再叮咬健康人会传播艾滋病。然而,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蚊虫在叮咬时只是吸食血液,不会将一个人的血液注入到另一个人体内,而且艾滋病病毒在蚊虫体内也不能生存繁殖。
二、对艾滋病患者的认识误区
外貌特征误区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艾滋病患者有特定的外貌特征,如面色苍白、消瘦不堪等。其实,在艾滋病感染的初期甚至中期,很多患者从外貌上看与健康人没有明显区别。 艾滋病患者只有到了疾病晚期,由于身体机能严重受损,才可能出现消瘦、皮肤病变等症状,但这也不是艾滋病患者所特有的。
道德评判误区
社会上存在将艾滋病与不道德行为划等号的现象。但艾滋病的感染途径除了性传播(其中包括无保护的不安全性行为,但也有部分是因为医疗输血等正规途径感染后通过性传播的无辜患者),还有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如不正规的输血、共用注射器吸毒等)。 并非所有艾滋病患者都是因为所谓的“不道德”行为而感染,不应该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无端的道德评判。
三、检测与治疗方面的误区
检测误区
有些人认为如果没有出现症状就不需要进行艾滋病检测。这是错误的,艾滋病有潜伏期,在潜伏期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病毒已经在体内存在并且具有传染性。 所以,有过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的人,即使没有症状也应该定期进行检测。
治疗误区
一部分人觉得艾滋病是不治之症,一旦确诊就放弃治疗。虽然目前艾滋病还不能完全治愈,但是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而且随着医学的发展,艾滋病的治疗效果在不断提高。
点赞 (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