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之光,铸青春华章
24环工中外3梁笔帆
在时代的浩渺长河中,劳模工匠们宛如璀璨星辰,以辛勤的付出、卓越的技艺与坚守的精神,勾勒出奋斗的壮美画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铸就民族脊梁的中坚力量。于新时代新青年而言,汲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滋养,是践行使命、奔赴未来的必修课,亦是奏响青春奋进旋律的关键音符。
劳模精神,蕴含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热忱与追求。从“铁人”王进喜不顾安危跳入泥浆池,用血肉之躯搅拌水泥,只为让大庆油田早日喷油的豪迈壮举;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躬身稻田,将“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信念化作每一株稻穗的茁壮成长,他们对岗位的热爱超越了平凡的定义,对卓越的争创打破了既定的局限。新时代青年身处多元职业选择浪潮,当摒弃浮躁、立足本职,无论是在科技创新前沿的实验室,或是乡村振兴一线的田间地头,亦或是服务大众的市井街巷,皆以敬畏之心雕琢工作细节,怀高远之志突破工作瓶颈,将“小我”融入国家发展“大我”,让青春在平凡岗位绽出不凡光彩。
劳动精神,凝练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坚毅与果敢。回溯往昔,“两弹一星”元勋们在荒无人烟之地,凭简陋设备、靠手工计算,于风沙弥漫、物资匮乏中铺就国防科技腾飞之路;今看“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团队,无畏探索未知深空与深海,用智慧和汗水攻克技术难关,改写世界航天航海版图。吾辈青年,生逢盛世却也面临诸多挑战,科技创新的“卡脖子”难题、社会治理的复杂困境,亟待我们以劳动为笔,饱蘸创新墨汁书写答案。在日常学习中不满足于既有知识框架,敢于质疑、勤于钻研;步入社会后,不惧艰难险阻,于新兴产业、基础建设等战场,以双手开辟新径、以劳动铸就伟业,用奋斗定义青春底色。
工匠精神,诠释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专注与执着。瑞士制表工匠耗费数百小时打磨零件,只为指针精准跳动;故宫文物修复师几代人薪火相传,妙手回春让历史瑰宝重焕生机。这般对极致的苛求,对品质的坚守,正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新青年在成长路上,从学业的专业修习到职业的技能锤炼,都应以工匠精神为圭臬。撰写学术论文,字斟句酌、严谨考证;学习专业技能,反复打磨、淬炼真功,摒弃“差不多”心态,力求每项成果、每次服务皆达上乘,于细微处彰显匠心,在积累中厚积薄发,以精湛技艺、严谨态度为青春赋能添彩。
然而,学习弘扬三种精神,绝非纸上谈兵、空喊口号,需扎根生活沃土,付诸点滴行动。积极投身校园劳动实践,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于美化校园、帮扶他人中体悟劳动价值;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开展社会实践,感受产业一线的劳动脉搏,磨砺吃苦耐劳品质;借助网络平台,讲述身边劳模工匠故事,传承劳动薪火,在传播正能量中强化自身信念。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让我们紧握劳模工匠递来的奋斗火种,点亮青春征途,在劳动中淬炼成长,以实干笃定前行,用智慧与汗水浇灌梦想之花,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彼岸,扬帆远航、破浪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