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长鸣!莫让南京之痛成历史 “暗痕”

用户头像
来自佛山大学-周泽宇发布于:2024-12-09 12:20:12

12 月 13 日,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城,刺破岁月的宁静,将那段鲜血淋漓、不忍直视的历史再度拉至眼前。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于庄严肃穆的仪式里,往昔的悲恸、苦难与不屈如潮水般翻涌,直击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也促使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学生,去回望、去铭记、去深思。 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公然违背国际条约与人类基本道德准则,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时间,手无寸铁的百姓被肆意屠戮,妇女惨遭凌辱,孩童凄厉哭喊,三十余万鲜活生命消逝,繁华古都沦为人间炼狱。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堆叠,那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是无数被碾碎的梦想与希望。老人们本应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却在枪炮下绝望倒地;青年们怀揣着建设祖国的抱负,却倒在侵略者的刺刀之下;孩子们还没来得及看清世界,生命便戛然而止。南京城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同胞的鲜血,每一块砖石,都铭刻着历史的伤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正是为了不让这段历史被时间尘封,被后人遗忘。警报声拉响,汽车、轮船鸣笛默哀,行人驻足垂首,整个国家沉浸在悲痛之中。这是一种仪式,更是一份郑重的承诺 —— 我们不会忘却,逝者的冤魂必须慰藉,历史的*不容篡改。当教科书里的文字化为公祭现场的凝重氛围,抽象的历史知识瞬间有了沉甸甸的质感。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习惯了校园的宁静、都市的繁华,很难切身感受战争的残酷。可公祭日让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到历史的伤疤,体悟先辈们经受过的磨难,深知今日安稳生活来之不易。 铭记南京大屠杀,绝非沉浸在仇恨之中,而是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如今,国际局势波谲云诡,贸易摩擦、科技封锁、地缘政治冲突时有发生。作为学生,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这份使命督促我们潜心苦学知识。课堂上,聚精会神听讲,攻克每一道难题;图书馆内,沉浸书海,探寻前沿科技与文化精髓;实验室中,严谨操作,追逐创新火花。唯有知识武装头脑,才能投身于科研前沿,攻克 “卡脖子” 技术,让国家不再受制于人;才能在国际舞台,传播中华文化,打破偏见与误解;才能在各个岗位发光发热,夯实国家发展根基。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南京大屠杀是民族之殇,国家公祭日是铭记苦难的警钟。身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们要将这段历史烙在心底,把悲愤化作奋进动力,怀爱国之心、担民族之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勇毅前行,让历史悲剧永不重演。

点赞 (1)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