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围绕南京大屠杀历史及国家公祭日的有关历史事件整理:
南京大屠杀事件背景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建立天皇制政体,实行军国主义路线,对外侵略扩张 。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英勇抵抗,11月上海沦陷,日军随后兵分三路逼近南京.
南京大屠杀经过
屠杀命令:1937年12月2日,朝香宫鸠彦接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12月5日,其下达“杀掉全部俘虏”的命令.
集体屠杀: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攻占南京城门后,对城内军民进行大规模屠杀,如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等地,还将大批俘虏押往下关集体屠杀 。12月15日和16日,第16师团在南京东郊对约7000人进行集体屠杀.
零散屠杀:12月12日,日军暴行扩展到孝卫街等地,发生多起分散屠杀案例。据统计,从12月9日至12月11日,南京大量百姓被日军屠杀.
**等暴行:除屠杀外,日军还对南京军民施以酷刑、侮辱、虐待等,大肆*妇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同时还进行*破坏,大量商户被洗劫,建筑被摧毁.
南京大屠杀审判与定责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相继成立。南京大屠杀罪魁祸首之一谷寿夫在南京审判中被判处死刑,1947年4月26日于雨花台执行枪决。松井石根与东条英机等7人在东京审判中被判处绞刑,1948年12月22日在东京巢鸭监狱被绞死.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中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体现了国家对历史的铭记、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和平的向往.
历年国家公祭日活动
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等都会出席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公祭仪式,包括奏唱国歌、默哀、敬献花圈等,南京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行人驻足默哀.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