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花是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它主要流传于豫晋地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关于打铁花的具体介绍:
传说故事:相传在北宋年间,驻马店确山县有一年大旱,为解除旱情,大家自愿捐钱修建庙宇并铸钟。各家各户把铁器拿到场子上,由铁匠们熔化成铁汁。这时飞来一群乌鸦,盘踞在树上呱呱乱叫轰不走,人群中走出一位老人,他捡起两根柳木,蘸上熔化的铁汁向上一击,铁汁溅起十几米高的金色火花,如焰火般照耀天空,乌鸦受惊飞跑,老人随后消失。自此,“打铁花”这一民间传统娱乐活动流传下来。
表演形式:打铁花表演惊心动魄,极具危险性。通常要在宽阔场地上搭起丈余高的大棚,称作“花棚”,花棚顶铺新鲜柳树枝,树枝上绑满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丈余高的杆子叫“老杆”,“老杆”顶上绑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把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时,先把铁汁注入“花棒”(一根拳头粗细、一尺多长的新鲜柳树棒,棒顶端掏有直径 3 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用以盛放铁汁)。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花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上棒。十几个“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紧跟一人,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棒中的铁汁冲向“花棚”后,遇到棚顶柳枝立刻迸散开来,铁花又点燃棚上的鞭炮、烟花。铁花飞溅,流星如瀑,鞭炮齐鸣,声震天宇,场面极为壮观。每当打铁花时,附近的龙灯会都组织龙灯赶来助兴,在铁花飞溅的花棚下穿梭,称为“龙穿花”,这是显示每个龙灯队阵容、意志、技巧的最佳场合。
文化价值:打铁花不仅是一种精彩的表演,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对于研究古代民俗、技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在现代社会,打铁花也成为了一种吸引游客、传承文化的重要形式,对地方文化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