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用户头像
来自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詹晓丽发布于:2024-11-18 14:00:33
远古时期: 从巫术到医学,这是人类历史的普遍发展规律,远古时期的人们在出去打猎时经常受伤,会就地摘取草皮树叶等植物用来包扎伤口,久而久之就能辨别出哪些有用哪些没用。既然草能外用,那人们就开始研究哪些能内服,而神农尝百草就是中医药发展的神话起源,更是其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标志。 神农通过尝试不同的草药,识别出其药性及功效,为古代药物的分类和应用做出了示范,形成了早期的药物知识体系。 他所进行的实验,引导人们对植物药物的研究,从而促进了中医药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在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能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 一些地方就已经有了与医疗相关的设施和人员, 如"医者"的存在 制约而趋,虽然没有专门 的医馆,但人们开 识的传播和医者 勺"六气 的专业化。 医学逐渐摆脱术的制约而趋于独立发展。著名医生医和用大自然的"六气"失和来解释病因,形成了最早的病因观。扁鹊(秦越人)则用"望闻问切"四诊和针灸技术诊疗各科疾病,被誉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秦汉时期: 医学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设立了太医署,规范了医者的职业。这一时期,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被广泛传播,医者的社会地位提升,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医学理论。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王傲雪发布于:2024-11-18 14:40:38
1. 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祖先发现动植物可治病,积累用药知识,如“神农尝百草”。 2. 夏商时期,酒和汤液的发明提高了用药效果。 3. 西周时期,出现食医、疾医等分工。 4.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中医临床基础。 5. 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