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王瑞婷发布于:2024-11-06 10:24:2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基础: • 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具有划时代意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 • 改革新征程的开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2. 重大原则: • 守正创新: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 坚持改革总目标:要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 3. 科学方法与关系处理: • 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 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 • 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 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 4. 具体改革部署: • 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 •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门槛;完善“人钱地”挂钩机制,激发城市政府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积极性;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权益。 • 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进城农民就业生活保障机制、统筹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健全县域城乡公共服务一体配置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 • 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规划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法治保障: • 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需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通过改革来推动事业发展,而改革离不开法治。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面临各种风险挑战,法治是应对这些风险挑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 推进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推进法治领域改革。 5. 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和凝聚共识: • 领导干部的职责: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系统布局、谋定而动。 • 凝聚共识: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要切实做好改革舆论引导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加强对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论观点的研究和阐释,特别是加强面向基层和群众的宣传、解读,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共识,筑牢全党全社会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