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话题——铭记那本曾让你醍醐灌顶的书籍]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易班考务发布于:2024-11-20 09:34:05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在这广袤无垠的书海之中,大家肯定都碰到过那么几本能让自己瞬间豁然开朗、犹如醍醐灌顶般的好书呀。或许是蕴含深刻哲理的思想著作,书中那些鞭辟入里的观点,如同一把把智慧的钥匙,开启了你认知世界的新大门,让你对生活、对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或许是满是干货的实用技能类书籍,里面清晰详细的讲解与指导,就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在身旁,助你攻克难题,掌握新本领,在成长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又或许是温暖励志的心灵读本,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仿佛春日暖阳照进心底,驱散阴霾,给予你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快来分享一下那些曾让你醍醐灌顶的书籍吧,说说书中最令你茅塞顿开的内容,或者谈谈它对你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让我们一起在书籍的奇妙世界里汲取智慧,不断成长!

点赞 (5) 回复
91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舒霜发布于:2024-12-02 08:20:15
读一本好书多给自己一个好的人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2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方芝含发布于:2024-12-11 00:43:57
《云边有个小卖部》是张嘉佳的一部温暖治愈系作品,讲述了云边镇少年刘十三的成长故事。他自幼与开小卖部的外婆相依为命,一心想离开小镇追寻远方梦想,却在城市里接连碰壁受挫,最终回到小镇,在亲情与友情的包围下,逐渐明白人生真谛。文字温暖细腻又不失幽默风趣,书中对云边镇的描写充满诗意,仿佛世外桃源,能让读者在喧嚣的现实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它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奋斗与坚持,在挫折中成长的过程,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和故乡的意义,给予读者面对生活困境的勇气和力量 。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3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欧昀芸发布于:2024-12-12 12:59:49
《红岩》读后感 《红岩》是一部用血与泪铸就 的革命史诗,描 绘 了众多共产党员在狱 中与政人 顽强斗争的场 景。 江姐的坚韧不拔、 许云峰 的英勇 无畏,让我深受 震 撼。他们面对酷刑时坚贞不属的精 神,展现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这种信仰赋予他们强大的力量,令他们在黑 暗之中也 毫不动 摇。如今的幸 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 命换 来 的,我们必须铭记他们的牺牲,继 承和发扬红岩 精 神,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4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曾楠发布于:2024-12-12 13:01:52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书中有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他在地坛这个古老静谧的环境中,回顾自己残疾后的迷茫与挣扎。作者通过回忆母亲深沉的爱,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同时,书中还有诸多对人生困境、生死等哲学命题的感悟。文字真挚深沉,充满力量,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珍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5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曾楠发布于:2024-12-12 13:02:4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小说以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展现了他从一个贫苦少年在革命浪潮中锻炼成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的过程。书中描绘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社会图景,体现出主人公钢铁般的意志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它激励无数人在困境中奋进,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6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胡豫发布于:2024-12-12 13:14:34
《海底两万里》告诉我们,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就像主人公那样,潜入深海,去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仅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的奥秘。 在探索海底的过程中,主人公们遇到了各种海洋生物和自然景观,他们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这种理念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7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林奥悦发布于:2024-12-12 13:25:28
《焦裕禄的故事》:心灵的震撼与精神的洗礼 在岁月的长河中徘徊,总有一些书籍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内心的世界,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与智慧。《焦裕禄的故事》于我而言,便是这样一本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佳作,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又似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责任、奉献和担当全新认知的大门。 初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沙弥漫、贫困交加的兰考县。焦裕禄,这位人民的好公仆,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踏入这片被“三害”肆虐的土地。他那“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的铮铮誓言,犹如洪钟大吕,在我耳边回响,震撼着我的心灵。面对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大自然灾害,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展开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他亲自走遍兰考的每一寸土地,在风沙中探寻风口,于暴雨里查看水势,这种身先士卒、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让我深刻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领导者,不应只是高高在上地指挥,更应冲锋在前,与群众同甘共苦,并肩作战。 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对百姓的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兰考每一个角落。书中描述他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走进一位孤寡老人的家,看到老人在寒冷中瑟瑟发抖、食不果腹时,他自责地说:“我是您的儿子,我对不起您。”随后便立即安排人给老人送去棉衣和食物。这简单而又真挚的话语,饱含着他对人民深厚的情感,让我看到了一个把群众视为亲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他时刻关心着百姓的冷暖疾苦,把解决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使命。在他身上,我明白了人民公仆的真正含义,那就是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在兰考的日子里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8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赵佳瑜发布于:2024-12-12 13:36:12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经典散文。文中作者将自己对生命的思索、与母亲的情感纠葛,融入在地坛的一草一木、四季变换之中。地坛是他的精神寄托之所,在这里他思考生死、感悟母爱、探寻生命意义,文字质朴且饱含深情,极具感染力与思想深度。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9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刘湘仪发布于:2024-12-12 14:34:29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看苏轼的一生,会发现他有幸运也有不幸,当他被押入暗无天日的御史台监狱,当被迫离开雄伟繁闹的汴梁,他的心里何其难受?何其壮志未酬?被贬海南的路上,他又是如何忐忑?但他总能尽快的调整。总能寻得生活中的“芳草”。难过在他生命里只是一时的,而豁达是贯穿一生的。 木心先生说“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这话放到苏轼身上就是“生活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生活”。在顺境中成功值得羡慕,但如苏轼般与逆境搏斗,和生活“两不相饶”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酷。 我相信在生活面前人没多大力量。但在人面前,生活也没多大力量。我想苏轼是信的,木心也是信的。千古来的风流人物,大多都是信的。作家张玮在《历史的温度5》中关于“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写道的一句话让我很动容,“当每一粒灰的共同选择凝聚在一起,放到时代面前的时候,难道,不也是一座山吗?”况且,只要可以保持好个人的心境,像苏轼一样,即使落下一座山,和一粒灰又有什么区别?我想,当每个人都乐观豁达起来,灰与山,也就攻守易形了。面对生活,又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呢?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0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朱佳佳发布于:2024-12-12 16:43:55
《月亮与六便士》的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寓言。月亮,高悬夜空,清冷而遥远,象征着人们心中那份遥不可及却又无比向往的理想与自由;而六便士,则是英国货币中最小的单位,代表着世俗生活中的琐碎与物质追求。毛姆巧妙地用这两个意象,构建了一个关于人性深处矛盾与挣扎的故事框架。 故事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看似平凡无奇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拥有稳定的职业、温馨的家庭和看似美满的生活。然而,就在这样的生活轨迹上,他突然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抛妻弃子,远赴巴黎,只为追求自己心中的艺术梦想。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月亮”与“六便士”之间选择的极端诠释:他放弃了世俗眼中的一切幸福与安稳,去追求那看似虚无缥缈的艺术理想。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1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翟俊涵发布于:2024-12-12 20:49:34
《围城》让我明白,生活本就是一座又一座的围城,我们在围城中不断追寻,又不断迷失。但或许正是这些围城的存在,才让我们在历经千帆后,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学会在围城中坚守自我,寻找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2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卿芬芬发布于:2024-12-12 20:50:46
《红岩》诞生于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该书由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小说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的情景,也许对重庆稍微了解的人可能会知道,红岩是坐落于重庆市的一个村落,一个革命地点,单单用村落、革命地点来称呼亦不足以承载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艰苦斗争。《红岩》以书籍为媒介传播了一种刚柔相济、宁难不苟的时代精神——红岩精神。红岩精神体现了真理的坚守、信仰的笃定,更体现了人生终极价值的追求,红岩精神更是一种坚定信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无畏牺牲的精神。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3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刘娇发布于:2024-12-12 21:07:21
《病隙碎笔》一书,是史铁生在疾病与生命的缝隙中,用文字编织的深刻哲思。每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都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细腻剖析。阅读这本书,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病痛中仍保持的那份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它让我思考,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珍惜当下,活出真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4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蒋丹丹发布于:2024-12-12 21:07:54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进一步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他强调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生产关系的束缚,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解放生产力,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其次,马克思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必要性。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专政,才能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保障,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最后,马克思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不是谋生的手段。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哥达纲领批判》不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文献。它对我们理解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5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谭丹丽发布于:2024-12-12 21:51:59
《活着》 这是我唯一一本读了三遍却依然会哭的书国,每次重新翻开都会有新的感悟。我曾也思考过“人到底为什么活着?”,现在的我认为,活着本身就不平凡,珍惜当下,好好吃饭好好生活,把普通且平凡的日子过好就已经不平凡了,就是对生命最好的致敬。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6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杨凤越发布于:2024-12-12 22:47:23
《活着》是余华的一部力作,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在经历了家庭的兴衰、社会的变迁后,依然坚韧不拔地活着的故事。书中最令我茅塞顿开的内容是福贵在经历了无数苦难后,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福贵的坚韧和乐观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总会有希望的曙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7F 用户头像
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杨凤越发布于:2024-12-12 22:48:03
《活着》是余华的一部力作,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在经历了家庭的兴衰、社会的变迁后,依然坚韧不拔地活着的故事。书中最令我茅塞顿开的内容是福贵在经历了无数苦难后,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福贵的坚韧和乐观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总会有希望的曙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